双橡园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古迹建筑
双橡园(Twin Oaks),是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古迹建筑,现为台湾当局所有。于1937年至1949年作为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官邸,至1978年台美断交前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官邸,而后辗转为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购回,并于1986年2月5日由美国政府依其历史背景及建筑特色定为古迹。 1949年中华民国政权败退台湾后,双橡园产权继续归属位于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但至1978年12月5日,美国卡特总统宣布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取代原本与台湾之正式关系,双橡园作为大使官邸之功能消失。
历史渊源
由来
1888年至1937年双橡园最初属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将军尤莱亚·佛瑞特,也是第一届美国国会议员,马里兰州代表团成员之一。1888年,佛瑞特的后人葛林将该地卖给波士顿豪门后人赫巴德,他同时也是国家地理学会的创办人。赫巴德后来以三万美元委任当时著名的留学巴黎的建筑师理查·亚伦为其家族设计夏日别墅,而赫巴德一家则住在华盛顿杜邦圆环。理查·亚伦设计了拥有二十六个房间的乔治复兴风格毫宅。1930年代时期,赫巴德家将其别墅租给一些名人,如海军副将领大卫·英格斯及最高法院检察总长詹姆士·毕格斯。1937年8月,赫巴德家将该处承租给新任的中国政府代表王正廷大使,并于翌日递交国书给时任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根据一项资料载述,王正廷大使先看过位于十九街和P街的中国大使馆后,决定在克里夫兰公园承租一间够大的木屋作为官邸,以让其夫人及两位女儿一同居住。
变革
1937年至1978年过去十年间,赫巴德家继续将双橡园租给王正廷大使及继任大使胡适和魏道明。1947年,顾维钧大使以中华民国政府名义以四十五万美元向赫巴德家购置双橡园。
自1937年至1978年间,共9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及台湾当局驻美国大使居住于双橡园内。在此期间,双橡园亦作为大使宴请美国国会议员和其他驻美国使节团之场所,到访名人包括时任众议员的杰拉尔德·福特。至今,双橡园依旧作为台湾驻美国代表宴请美国政要及他国使节的重要场所。
1937年以来,许多美国国务卿如约翰·杜勒斯、迪安·鲁斯克、乔治·舒尔茨,甚至是克林·鲍尔都曾以正式官方身份或私人身份造访双橡园,也因此许多重要条约与协定均在园内协商与签订,其中亦包括台美共同防御条约。
1979年至1982年美国国会于1979年4月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根据该法条,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举,不应影响台湾统治当局在1978年12月31日之前取得或特有的有体财产或无体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和利益,也不影响台湾当局在该日之后所取得的财产。
但就在卡特总统无预警的宣布自1979年开始将中止与台湾之外交关系,转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前七天,发生双橡园被售予美国民间组织的历史一闻。
由于担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会强占台湾当局原在美国资产,因此台湾国民党政府委托罗斯福总统首席智囊,同时也是台湾国民党政府坚定支持者的汤玛斯·柯克伦将双橡园及大使馆、武官处房舍以二十美元象征性的出售给美国参议员贝利·高华德主持的自由中国之友协会;一年后,该协会更以周转不灵为由,分别卖掉大使馆和武官处后,亦打算出售双橡园,方才由台湾当局以二百万美元从该协会购回双橡园,并在1986年2月5日向美国内政部注册申请列为古迹。
发展现状
双橡园主屋南侧平台原系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嗣经台湾当局将该平台改建为一可容纳上百名宾客的大型宴客厅,正式宴会或重要场合多在该宴客厅举行;原有门廊加盖落地门窗使宴客厅采光良好,园区四时变换的如画美景亦尽收宾客眼中。大宴客厅墙上挂有两幅著名画家梁丹丰女士在双橡园临摩主屋之素描真迹,以及数幅赫巴德家族在双橡园的居家旧照,新增艺术品尚包括台湾当局“驻美代表”袁健生夫人吴垣玲女士捐赠双橡园典藏,吴幼之老先生抽象画作品《世纪之歌》。此外,大宴客厅侧一扇弧形门内另有一精致餐厅,天花板垂坠而下的装饰吊灯为主屋原始装置,此一百馀年的古董灯是第凡内公司出品,该厅爰名为第凡内厅(Tiffany Room)。
举办活动
2015年1月1日举行台美断交后首次元旦升旗典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05:04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