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镇,四川省
达州市
达川区下辖镇,是典型的农业镇,地处达川区西南部,东与
赵家镇接壤,南与
大竹县二郎乡相邻,西南以柳城河为界,与大竹县柏家乡隔河相望,北与
金垭镇为邻,东北与
百节镇相连。辖区总面积76.2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双庙镇户籍总人口共计41733人。
历史沿革
春秋,属夔子国。
战国,属巴国地。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
清至民国,属达县(今达川区)。
原草兴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草坝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2年,更名草兴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原双庙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双庙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3年10月,公社改乡。
2003年5月,映山乡并入。
2015年5月4日,同意撤销双庙乡,设立双庙镇,以原双庙乡的行政区域为双庙镇的行政区域。
2019年12月20日,撤销
草兴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双庙镇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原双庙乡辖双庙、映山2个居民委员会,三合寨、二东、红巾、石门寺、新利、高坎、宝珠、石凶、中华寺、南岳寺、九贤寺、茶园、倒石桥、高升桥、张家湾、芝麻沟、杨柳沟、团立湾、塔子梁、陈坪20个村民委员会;设2个居民小组、18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双庙镇辖5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政府街21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庙镇地处达川区西南部,距达川区城区39.6千米,东与
赵家镇接壤,南与
大竹县二郎乡相邻,西南以柳城河为界,与大竹县柏家乡隔河相望,北与
金垭镇为邻,东北与
百节镇相连。辖区总面积76.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双庙镇地处四川盆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处川东盆周浅丘,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白鹤山,海拔980米;最低点位于茶园村三组老桥,海拔218米。
气候
双庙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2℃;8月平均气温27.3℃。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无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15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水文
双庙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最大河流是赵映河,自东向西继而拐西南。从赵家镇楠木村入境,自双庙乡高坎村径流本乡至张家湾村双河口注入柳城河,流域面积58平方千米,占100%,其支流聂家河、寿狗滩河2条,总长22.4千米;河道总长度47.6千米。
自然灾害
双庙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春夏旱、洪涝。春夏旱主要发生在3月和7月,一般3年出现一次,春旱至小麦、油菜、幼玉米苗枯萎,重则枯死;夏旱连续高温无雨,致水稻脱水,玉米大苗枯死;大洪涝约五年一遇,多发生在8、9月,沿赵晨映河小平坝几乎全部被淹,发生在1982年8月中旬、2004年9月5日的洪涝灾害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两次,每次均持续两天。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原双庙乡耕地面积23842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草兴乡辖区总人口1011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03人,城镇化率6%。总人口中,男性5252人,占51.9%;女性4859人,占48.1%。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原草兴乡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3.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7人。
截至2011年末,原双庙乡辖区总人口2921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11人,城镇化率7.2%。另有流动人口8052人。总人口中,男性15376人,占52.6%;女性13843人,占47.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9216人,占99.9%;有苗族2人,土家族1人。2011年,原双庙乡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4人。
截至2017年末,原双庙镇常住总人口23177人。
截至2019年末,原草兴乡户籍总人口12771人,原双庙镇户籍总人口28962人,共计4173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原双庙乡农业总产值15287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2%。工业总产值22845万。财政总收入81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77.2元。
2019年,双庙镇有工业企业7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第一产业
双庙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原双庙乡生产粮食15017吨,其中水稻7251吨,小麦999吨。
双庙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原双庙乡生猪饲养量32144头,年存栏25503头;家禽饲养量39万羽,上市家禽27万羽。
2011年,原双庙乡水产品总产量490吨。
第二产业
乡镇企业有采煤、酿酒、农机加工等行业。2011年,原双庙乡工业总产值22845万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1.8%。中小型企业32家,职工61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682万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原双庙乡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5705万元,人均储蓄2700元,各项贷款余额1600万元。
交通运输
双庙镇境内通车公路总长97.5千米。
2011年末,原双庙乡客运汽车15台,日均发送旅客600人次;货运汽车50台,日均货运量150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原双庙乡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689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1所,在校生1222人,专任教师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05人,专任教师5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2.4%、小升初升学率达100%。
2011年,原双庙乡教育经费1024.3万元,财政性教育经费541.4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38.1万元。
文体事业
1972年1月,成立乡广播站;2000年,开通有线电视节目;2011年末,光纤用户1700户,入户率1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原双庙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个;病床50张,固定资产总值200万元。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67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原双庙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9万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原双庙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7户,人数97人,支出15.1万元,月人均130元;城市医疗救助10人次,支出23400元。
2011年末,原双庙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0户,人数727人,支出52.4万元,月人均6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00人,支出33.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83人,支出30.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8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21人次,共支出11.9万元。
2011年末,原双庙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9.8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原双庙乡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512户,移动电话用户450户,宽带接入用户6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原双庙乡有供电所1座,10千伏线路长58.4千米;0.4千伏线路长316.8千米。综合电压合格率99.7%,供电可靠率99.3%。
2011年末,原双庙乡天然气管线11.5千米,供(加)气站2个,天然气用户1100户,月天然气平均用量2.6万立方米。
历史文化
双庙镇因东北山梁建有川主、土主两座庙而得名。
地方特产
双庙镇有全国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州脆李,中国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和达县乌梅。
达州脆李果实中大,圆形,果顶平或微凸;果面黄绿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缝合线浅、明显、不对称;果肉淡黄色,肉质脆,汁液中多,味甜、浓,离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达州脆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达县苎麻,具有强度好、单纤维支数高、纤维长等特点。达县苎麻的单纤维强度为35~40克,束纤维强度为52克左右;达县苎麻平均单纤维支数在1900~2200米/克支,纤维支数最高可达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达县苎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为《药典》收载品种“耳梅”。乌梅主产在四川、贵州、福建等地,四川达川区是
达县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果实椭圆形,青中透黄,种核属椭圆籽类型,两侧无棱线,呈流线型边缘。果肉率85.5%,达县乌梅初加工后成品呈不规则的耳扁球形,直径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圆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软,乌黑色或黑棕色。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小凹点。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达县乌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