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尾目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下目
双尾目(Diplur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无翅亚纲(Apterygota)的1目。
简介
双尾目昆虫俗称“双尾虫”,自1842年首先被发现.1904年建立双尾目,双尾目昆虫体长2~5 mm.少数种类可达50 mm二头部无复眼和单眼,胸部无翅,有气孔。腹部末端有l对分节的尾须或不分节的尾铗。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表腐殖质层的枯枝落叶、倒木下、腐朽树干中、石缝内,爬行迅速多以微小的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根和植物碎屑为食。表变态。两性生殖,体外受精。
名称由来
因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无中尾丝。故通称双尾虫铗尾虫
形态特征
体型细长而扁平。外骨骼多不发达。多数白色、黄色或褐色。体长一般在20毫米以内。有毛或刺毛,少数种类有鳞片。头大,前口式。无眼。无翅。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陷入头内,上颚和下颚包在头壳内。胸部构造原始,侧板不发达;3对足的差别不大,跗节1节,有2爪,常有1小形中爪。腹部前面数节的腹面常有成对的刺突和可翻出的泡囊。无变态。
主要分科
该目下分3科:双尾虫科,又称蚧科,尾须细长,多节;原铗尾虫科,尾须短,分节;铗尾虫科,又称铁蚧科,尾须坚硬,铗状,不分节。
角念珠状,内藏的咀嚼式口器;没有复眼和单眼色。体长2-20毫米,中国西藏有一种铗尾虫,体长竟达49毫米,为世界所罕见。体白色或黄色。前胸小,中、后胸相似。跗节1节,有2-3爪。腹部11节,前7节有成对的刺突和泡囊。尾须发达,其中尾须线状的种类叫双尾虫;尾须骨化成钳状的种类叫铗尾虫(仿陈瑞瑾图)。本目有时被提升为双尾纲。
习性
生活习性:多生活在砖石、枯枝、落叶的下面或蚂蚁或白蚁的穴中,以活的或腐败的植物、微小动物或菌类为食。经济价值不大。
分布
双尾目昆虫分布极广,多生活在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的环境中,极怕光,行动活泼。以活的或死的植物、腐殖质、菌类或捕食小动物等为食。
种类
无翅亚纲的1目。世界上已知约600种,中国已记载近40种。本目昆虫生活在不同深度的土壤中、或在潮湿的地方、石头下、朽木下、枯树皮下或落叶下。怕见光,取食腐殖质、菌类或微小的动物。
下属总科、科:
双尾虫总科 Campodeoidea
双尾虫科/双尾科/康虫八科 Campodeidae
铗尾虫总科 Japygoidea
铗尾虫科/铗尾科/铗虫八科 Japygidae
原铗尾虫科/原铗尾科/原铗虫八科 Projapygidae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19:46
目录
概述
简介
名称由来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