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垂鹤鸵
鸟纲动物
双垂鹤鸵,是鹤鸵目鹤鸵科鹤鸵属走禽。体形似鸵鸟而较小,高约1.8米。翼退化,足长而善走。副羽发达,几与正羽同大,故体羽略呈粗毛状,主要为黑色。头部裸出,具大而侧扁的角质盔,可以起到隐藏保护作用。颈大部裸出,主要为蓝色,下具两鲜红色大肉垂。脚爪锐健有力,适于搏斗。
形态特征
双垂鹤鸵体重29-59千克,体长102-170厘米。头部裸露,长着高大而侧扁的呈半扇状的骨角质冠,也称为“骨冕角”,像一顶头盔保护着光秃的头部,雌鹤鸵体形稍大于雄鹤鸵,头颈部颜色较明亮,角质冠也较高。黄色的角质盔是鹤鸵的声波接收器。双垂鹤鸵生活在密林里,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穿透林木,它能够发出比其他鸟类都要低频率的叫声,头顶上的角质盔就是这种次声波的接收器。长脖子大部分裸出,喉下有二个鲜红色的肉垂,垂肉的颜色会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体形健壮,翅膀短小已经退化,无飞行能力,在飞羽着生处只具有羽翮,特化为6枚硬棘。体被亮黑色羽毛质地粗糙,且有些羽毛尖端特化成长长的发状细丝。
足具3趾,均向前,长而善于奔走。三趾中最内侧脚趾有一个12厘米长匕首一样锋利的长指甲,强壮而锐利,用于搏斗。能在灌丛中小道上迅速奔驰。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鸟体型较大,前颈的2个肉垂亦较大。
雏鸟头顶有骨甲(未来的盔),头和颈暗棕色,前颈浅黄,有2个三角形小肉垂,体余部为黄色或淡黄色,上体有黑色宽纵纹。在最初的3-6个月里,它们的体羽都是棕色而不是黑色,上面有延着体长生长的黑色条纹。直到大约一岁时,才会长出生动的彩色脖子。
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雨林中,生活在森林的深处及远离人烟的地方。主要生活在低地雨林中,通常海拔低于1,100米,偶尔也会出现在桉树林,稀树草原,棕榈灌木丛和森林沼泽地中。
生活习性
单栖或成对生活,在密林中有固定的休息地点和活动通道。鹤鸵畏惧日光,常常早晨和傍晚外出觅食。它们的翅膀很小,无法飞翔。 相反,它们可以依靠强大的腿来行动和防守。在缓慢穿过森林时,几乎可以保持沉默。 当受到干扰和惊慌失措时,能够以每小时近50公里的速度穿过森林,利用头上的骨盔推倒小树及丛林。它们可以跳跃达1.5米高,且是游泳能手。
这种鸟的奔跑速度虽然不如鸵鸟、鹣鹎、鸸鹋,但也能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前飞奔,披荆斩棘,不可阻挡。如果有人或动物触犯了它,它会狠狠反击,甚至将来犯者杀死。此鸟有个御敌绝招,一旦碰上敌害,它就“呼”的一下蹿到空中,然后对准目标,用它强有力的双腿狠命一击,脚趾上的长爪子如同利剑一般刺人对方,使之轻者受伤,重者丧命。
食果性,主要以它们所居住的森林中的树冠物种为食。 因为这些鸟不能飞,所以它们必须依靠找到掉在地上的果实。食物随季节而变化,主要食物是浆果,有时也吃昆虫、小鱼、鸟及鼠类。
双垂鹤鸵大多单独活动,叫声复杂多变,包括有“嗡嗡”声、“嘶嘶“声、低沉的”“隆隆”声,以及吼叫声。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在澳洲的冬季,通常在6-9月产卵,此时水果最丰富。此时,雌鹤鸵和数只雄鹤鸵交配,并把卵分别产在各雄鹤鸵的巢中。巢位于树下落叶层上,浅凹状巢,内衬草和落叶。巢高约25厘米,直径70厘米。通常在每巢产大约卵3-6枚,通常4枚,卵呈鲜绿色,长13厘米。 在产卵之后,所有对卵和雏鸟的照顾都由雄性单独完成,雄鹤鸵会占据一片植被,持续47-61天。一旦雏鸡孵化,它们就会和父亲呆在一起,雏鹤鸵早熟性,但依赖于它们的父亲来保护免受掠食者的侵害,雄性亲鸟并教会幼鸟如何寻找食物, 这个时期将持续约9个月,直到幼鸟独立。鹤鸵2龄后羽饰似成鸟,4-5龄性成熟。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在澳大利亚,双垂鹤鸵受到栖息地丧失和破碎的威胁。在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该物种在人口密集地区被大量捕猎,捕获和交易,是当地自给自足社区的主要食物来源。这种狩猎和贸易在许多地区都是不可持续的,并导致其从一些地区消失,因为这些物种在次于国家的层面交易,以供应给人口稠密地区的消费市场。2016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狩猎,作为传统新娘结婚礼品出售的激增令人担忧,但可能影响数量并不大。人口增加加剧了对物种的狩猎压力。然而,尽管这些鸟类似乎在无人居住的地区更为常见,但它们显然可以在一些被捕猎的地区生存,可能是传统狩猎技术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工业伐木威胁着新几内亚的大片低地雨林,这个物种在山麓和落叶林中不太常见。大多数伐木区域的物种数量很少,因此伐木道路的狩猎率不会显著增加。低地森林的重要区域被指定用于油棕种植园的潜在市场。台风被认为是对澳大利亚物种的短暂和局部威胁。在暴风过境后,交通堵塞导致的死亡率显著增加,并且仍然对澳大利亚的物种构成威胁,然而,这并未导致数量在20年间检查时出现显著下降(2016年)。此类事件后对疾病(例如结核病)的易感性增加可能对该物种构成威胁,尽管尚未得到证实。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参考资料
Casuarius casuarius .The IUCN Red List .2019-03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5 15:5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