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大米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特产
友谊大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荣誉称号
2021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友谊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历史渊源
友谊农场种植水稻的历史是从1956年开始的,当年播种水稻127公顷,1959年水稻种植面积达1589公顷。
1984年11月份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方正县举办水稻学习班,向全省各县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到1997年农场水稻达到3.3公顷。
1998开始,友谊农场水稻发展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大面积高标准育苗基地,开展标准化种植,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升。
2017年到2019年间,友谊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6万公顷,水稻种植模式上向绿色有机发展,认证有机水稻面积8.26万亩。友谊农场水稻种植向大米产业品牌化发展。
产地环境
友谊农场地处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中的一部分,且耕层深厚,土壤肥沃,水分养分条件好,有机质含量在5%左右。友谊农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且耕地集中连片在平原和低平原。气候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属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常年大于10℃有效积温在2170℃~2700℃之间,无霜期120~135d,平均日照时数为273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00mm。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高品质水稻的生长与发育。友谊农场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人工插秧友谊农场机械收获水稻。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友谊大米,米粒整齐均匀,长宽适中,晶莹剔透,蒸熟后饭粒外观油润,口感微甜,气味芳香,冷饭不回生。
内在品质指标
友谊大米直链淀粉含量15~19%;垩白度≤2 %;胶稠度≥70mm。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友谊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双鸭山市友谊县所辖友谊农场第一管理区、第二管理区、第三管理区、第四管理区、第五管理区、第六管理区、第七管理区、第八管理区、第九管理区、第十管理区、第十一管理区共计11个管理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32°15′38″~137°27′50″,北纬46°28′15″~46°58′39″之间。
质量技术要求
友谊大米产品符合NY/T419《绿色食品 稻米》标准要求。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4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龙江农业好品牌之友谊大米.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8 15:36
目录
概述
荣誉称号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