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拼音:jí)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手触及前面的人,本义是追赶上,抓住,引申为到达。又转指到那个时候,再引申为趁这个时候。“及”又表示并列关系,作连词用。“及”由“到”又引申为比得上。
字源演变
会意字。“及”在甲骨文中写作图1,上部为人,下部是一个“
又”字,指手。一个人伸出一只手要抓住另一个人,所以它的本义就是“赶上”“逮着”。金文“及”字一部分沿袭甲骨文(如图2、3),一部分写作图A,在图1字形基础上增“彳”,“彳”在汉字系统中是一个表空间运动的符号,加上它以表示“及”所表意义的行动性。图B字形,下部又增“止”,其含义与“彳”相同。《说文解字》所收古文“图14”,就是在这两个金文异体字的基础上增加区别性笔画和饰笔演变而来的。秦、汉文字直承商周“及”字的写法,从小篆一直到汉代的简帛石刻,一脉相承,与六国文字迥异。
了解了“及”的本义,就不难理清它的诸多意义的逻辑联系。“及早”“及时”之“及”虽然一般被归为介词,但它“赶在”“赶上”的意义内涵却距其动词的本义只有一步之遥;“追上”,即达到了目标,所以“及”又有了“达到”义。如《仪礼·燕礼》里说“宾人及庭”,意思就是说宾客进来已经到了庭前。由“达到”之义,“及”又进一步引发出“比得上”义,如李白《赠汪伦》诗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的“不及”就是“比不上”的意思;“追上”也就意味着追者与被追者要发生某种关系,于是“及”又有“连累”义、“干预”义;“追上”则追者与被追者在一起,故“及”又引申出连词“和”“与”之义。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义辨析
和—及—以及
三个词都是连词,单独使用时可以连接两项,也可以连接多项。连接多项时,往往用在最后两项之间。同时使用时,连接多项,使用顺序是先用“和”,再用“及”,最后用“以及”。
和:(一)连接并列成分,表示平等的联合关系,可连接名词性词语,也可以连接动词性词语。例如:“拳头和眼泪解决不了问题,现在需要的是理智。”“这些法律条文要逐条地进行学习和讨论。”(二)在连接的两项之间表示选择关系。例如:“你的去向是要在工作和继续深造之中做出选择。”“他去和不去,都不会对我们的谈判有什么影响。”
及:多限于连接并列的名词性成分,后面可以用“其”,多用于书面语。(一)所连接的词语,意义重心在“及”前,例如:邮票、火花及各种旅游门票都在他的收藏之列。(二)所连接的各项词语并重。例如:“大连、青岛及上海等港口城市,在经济改革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以及:表示并列的联合关系,使用范围比“和、及”大一些,除像“和、及”那样可以连接词语外,“以及”还可以连接小句。“以及”的前面可以停顿,“和、及”之前则完全不可以。“以及”后面可用“其他”,多用于书面语。(一)连接同类事物,有时表示前主后次,有时表示先后有别。例如:“书本、文具以及其他学习辅助用品要事先准备好。”(二)连接不同类的事物,不分主次。例如:“怎么生产,以及怎样营销要事先策划好,要制订出一个周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三下】【又部】巨立切(jí)
逮也。从又从人。
乁,古文及。《秦刻石》“及”如此。
𢎜,亦古文及。
𨕤,亦古文及。
【注释】徐锴注:“及前人也。”
说文解字注
“逮也”注:辵部逮,及也。
“从又、人”注:及前人也。巨立切。七部。
“乁,古文及。《秦刻石》‘及’如此”注:今載《史記》者,《琅邪臺刻石》云:“澤及牛馬。”《碣石刻石》云:“惠論功勞,賞及牛馬。”按,李斯作小篆,而刻石仍不廢古文也。
“𢎜,亦古文及”注:按凡字從此。
“𨕤,亦古文及”注:左從辵,右蓋从筆。
广韵
其立切,入緝群 ‖ 及聲緝1部(jí)
及,至也。逮也。連也。辝也。其立切。七。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及;部外笔画:2
古文:𢎜、𨕤
《唐韵》:其立切。《集韵》《韵会》极入切。《正韵》:忌立切,並琴入声。《说文》:逮也。从又从人。徐曰:及,捕人也。会意。《广韵》:至也。
又《韵会》:旁及,覃被也。《诗·大雅》:覃及鬼方。《周颂》:燕及皇天。
又《增韵》:连累也。《左传·隐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又兼与之辞。《左传·宣七年》:与谋曰及。
又《后汉·党锢传》:张俭等八人为八及,言能导人追宗也。
又《韵补》:叶极业切。《诗·大雅》: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第二笔㇋(横折折撇)一笔写成。
【写法】首笔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第二笔㇋(横折折撇)从左上格中部起笔,三个折点都在右上格。末笔捺与首笔撇在横中线相接,与㇋(横折折撇)在竖中线右侧相交。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