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子轮
用来绕上线放风筝的工具
叉子轮(Fork wheel)是一种用来绕上线放风筝的工具,即线轮子。特别是放飞盘鹰风筝,要求线轮子大小适中,轻灵坚固,美观好用。非它莫属。
简介
材质
木材,竹子,碳素,钛合金等,都比较适合制作叉子轮。一般叉子轮的材质不单一,也有单一的。用单一材料——竹子——制作的,叫全竹轮。也有全木轮。
选用海黄(海南岛黄花梨)、小叶紫檀等稀缺珍贵木材制作的高档轮,价格不菲。图1材质为黄花梨。
尺寸
轮盘外接圆的直径一般在36厘米左右(由于线是绕在叉子口底部的,所以有效直径一般在33厘米左右,有效直径俗称“线径”)。较小的,线径不到30厘米,多用于“低耍”(盘鹰的玩法之一);较大的,线径40厘米左右,多用于放飞盘飞机中的战斗机。
重量
一般在380克左右。
不过,如果强度够,还是轻点好。因为,放飞盘鹰,必须频繁地收线放线,转动部分的重量越小,转动惯量——惯性——越小,收放转换越敏捷,盘鹰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完成各种动作,尤其是高难动作。
叉数
5叉——13叉,多为9叉。叉数越少,转动部分越轻,惯性越小,越灵敏。但视觉上似乎叉数多的看着要好看些,这可能就是7叉轮虽然非常实用,但却难于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吧,要改变习惯的确不容易。
其他信息
1,刹车(轮芯至手柄部分)
除了无刹车和刹车不入柄两种叉子轮外,有刹车的叉子轮,刹车伸入手柄越深越不易卡线。目前,绝大多伸入数深度仅有1——2毫米(浅了,难免会卡线。一旦卡线,很难解开,还不如不入柄),也有个别采用特殊工艺者,能够达到1厘米以上,无卡线之忧。
2, 线眼 (安装在手柄最前端的瓷环)
由于它的作用是控制线的方向,收线放线时,线始终要从环内通过,必然产生摩擦。所以,其硬度应该适中,7点5度左右为宜,太软容易被线勒起槽,太硬容易伤线。
为了减轻摩擦,延长线的使用寿命,盘鹰人对线眼的改进从未停止过。到目前为止,已有四种线眼:传统线眼,万向线眼,夹板线眼,滚筒线眼。后两种线眼安有微型轴承,使原来的一部分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线的使用寿命。但是,线并非只和滑轮、滚筒接触,还和夹板、外环等接触,仍然存在滑动摩擦;而且,由于受体积和重量限制,滑轮和滚筒不可能做得足够大,快速出线时,转速跟不上,线在滑轮和滚筒上也难免有滑动摩擦,这是难以逾越的瓶颈。因此,改进线眼,任重道远。
3, 单杆轮和双杆轮
这里说的“杆”,是“叉子杆”的简称,它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叉子头和轮芯,是线轮的主要受力部件。每个叉子头上连结一根叉子杆的线轮,叫做“单杆轮”;每个叉子头上连接两根叉子杆的线轮,叫做“双杆论”,相比之下,后者较为坚固。
一般双杆论,每组的两根叉子杆上下是并拢的。还有一种双杆论,每组的两根叉子杆,上端是并拢的,而下端确是张开的,名曰“双瓢轮”,强度极高。
“瓢”,是指形状变为瓢状的意思。强度不够的单干轮受力后易“瓢”,一旦“瓢”了,放飞线就将出叉,无法继续放飞。而所谓“双瓢论”,其形状就好像两把“瓢”口对口地合到一起,左看也“瓢”,右看也“瓢”,以“瓢”制“瓢”,无法再“瓢”,故“双瓢轮”强度极高。
4, 左手轮和右手轮
用轮方式可以这样来分
1,握把:
A,左手握把;
B,右手握把。
2,摇轮收线方向:
a ,顺时针 自内而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自下而上,完成一周;
b,逆时针 自内而外——自下而上——自外而内——自上而下,完成一周。
搭配起来,用轮方式——“型”——有(且只有)如下四种:
一,Aa(左顺)型——人数最多;
二,Ab(左逆)型——人数很少;
三,Ba (右顺)型——人数很少;
四,Bb (右逆)型——人数不多。
手柄形态、线眼倾斜方向等,都与上述方式密切相关。
仅就绕线方向而言,其中,“Aa型”和“Bb型”鹰友的线轮可以通用,“Ab型”和“Ba型”也可通用。但二者不可通用。
一人一般只习惯使用一种“型”。也有使用“一”、“四”(或“二”、“三”)两“型”者。
四种方式都用者,恐怕为数极少。
适合左手使用的轮叫左手轮,适合右手使用的轮叫右手轮,轮把多为弯把。左右开弓者,宜用直把轮。
5,叉子轮周长
叉子轮多为正9,正11边形,不是圆形,其周长按圆计算有水。必要时应按正多边形计算,较为准确。
因为 ,正多边形周长=2*边数*顶心距*一边所对中心角之半的正弦
所以,叉子轮周长=2*叉数*辐内长*(平角/叉数)的正弦
(辐内长——自叉子口底至轮芯心的距离)
例如, 辐内长为17厘米的9叉轮的贴底周长为
2*9*17*sin(180度/9)
=306*sin(20度)
=306*0.342
=104.652(约为105厘米)
再如,要想知道贴底周长1米的9杈轮究竟应该是多大?可以这样计算:
100=2*9*r*sin(20度)
100=18r*sin(20度)
100=18r*0.342
100=6.156r
r=100/61.56=16.244(cm)
2r=2*16.244=32.5(cm)
回答是:线径32.5厘米的9杈轮贴底周长1米。
以上算法是“公式法”。
还可用“实测法”:贴底绕上1圈线,退下来量一量便知。
“公式法”的优点是精确,且不必有轮在手(知道杈数和“辐内长”即可);缺点是得计算,查三角函数表。
“实测法”的优点是不用计算,但必须有轮在手,操作不当时,误差较大。
算得那麽准有啥用?有用,当你想确切地知道从商家那里买来的线究竟有多长,够不够时,可能就用得着了。(注意:不能只用贴底周长,要用它和把线都绕完后最外层周长的平均值——“平均周长”,平均周长乘以总圈数 。)
6,“轮尺”
平时购买商家的线,战时千米放飞比赛,都需要把线量一量,确认一下。
由于线太长, 一般的尺子显然不好使。于是,鹰友们就用手上的线轮来量。可是,现成的轮子贴底周长多半不是整数,也不太方便。如果有一款贴底周长是整数(1米)的轮子,把它当尺子用来测量线的长度就十分方便,故曰“轮尺”。 由公式
叉子轮周长=2*叉数*辐内长*(平角/叉数)的正弦
可求得: 辐内长为16.48厘米(线经32.96厘米)的7叉轮,
辐内长为16.24厘米(线径32.48厘米)的9叉轮,
辐内长为15.89厘米(线径31.78厘米)的11叉轮等,
其贴底周长均为1米,都可以当做“轮尺”使用。
因为,绕上的线有个厚度,并非都贴底,上层周长略长。所以,应该有个“补量”。建议500米+10米;1000米+30米。
也就是说,“尺轮”上绕490周,线长500米;绕970周,线长1000米。
(绕线数圈数时,最好是一直往下数:一,二,......,九九,一零零,一零一,一零二,......,一九九,二零零,二零一,......,直到四九零, ,,九七零,........。 不宜一百圈一数:一,二,.......九九,一百。 一,二,........九九,二百。....... 以免记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4 17:19
目录
概述
简介
材质
尺寸
重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