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街街道,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地处
安宁市中部,东与
西山区接壤,东南与
晋宁县接壤,南与八街街道毗邻,西连
易门县,北与草铺和
连然街道相连,东北与
金方街道接壤,距安宁城区12千米,总面积264.19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总人口有53706人。
历史沿革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为连然县、安宁县(州)辖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现县街街道一带设置三泊县,属昆阳州。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安宁县第废团保局改称第四区(云龙镇)。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奉命废区制,扩大乡镇组织,第四区编为珍泉镇和云龙镇。
1950年3月20日,珍泉镇和云龙镇改为第三区;同年5月,改名龙泉区;同年9月,改名第三区。
1956年10月,改为县街片。
1958年10月,改为红旗公社。
1961年5月,析红旗公社置鸣矣河、县街2公社。
1984年2月,改为县街区公所。
1987年11月,改为县街乡。
2006年1月,鸣矣河、县街2乡,合并为县街镇。
2011年2月,由县街镇改为县街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辖县街1个社区,县街、下元良、雁塔、石江、鸣矣河、甸东、耳目、王家庄、石庄、双村10个行政村;下设5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县街街道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县街社区、石江社区、县街村、下元良村、雁塔村、鸣矣河村、甸东村、耳目村、王家庄村、石庄村、双村,街道办事处驻三泊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县街街道地处
安宁市中部,东与
西山区接壤,东南与
晋宁县接壤,南与八街街道毗邻,西连
易门县,北与草铺和
连然街道相连,东北与
金方街道接壤,距安宁城区12千米,东西最大距离13.1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0.2千米,总面积264.1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县街街道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分为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主要山脉有犁头山、黑风洞、白泥山、云龙山、菜子尖山、接天石山、红尖山;境内最高峰黑凤山,位于县街西南面下元良行政村,海拔2670.7米;最低点位于下元良行政村白木箐口与扒河交汇点处,海拔1603.2米。
气候
县街街道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雨季集中于夏秋季,时有八月低温,有“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4.8℃,1月平均气温7.3℃,极端最低气温-7℃(1971年1月);7月平均气温20.1℃,极端最高气温31.5℃(1988年7月11日);最低月均气温4.7℃(197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1.5℃(1988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3℃,最大日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260天,无霜期年平均250天,最长达300天,最短为2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27.5小时,年总辐射129.8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846.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48天,最多达60天,最少为36天;最大雨量1000.5毫米,最少雨量692.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10月,8月最多。
水文
县街街道境内河道属金沙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三级河鸣矣河1条,境内总长17.5千米;四级河2条,总长27.8千米;河流总长度45.3千米,河网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1亿立方米,年排涝量1.1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鸣矣河,从八街街道摩所营行政村至螳螂川,流经境内石庄、双村、鸣矣河、甸东、耳目、雁塔、石江7个行政村,长17.5千米,流域面积152.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螃蟹河和县街河。
自然灾害
县街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等;大风灾害年均发生6次,主要发生在8—9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8月,王家庄、下元良和雁塔3个行政村农作物玉米几近绝收;冰雹灾害年均发生3次,主要发生在4—9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7月31日王家庄、下元良、鸣矣河、石庄和双村5个行政村,70%的烤烟、玉米、水稻和蔬菜受灾;倒春寒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3—4月,严重的一次发生2010年4月,全街道10个行政村的农作物几近绝收。
自然资源
县街街道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磷、铁、钛、硅、铝土、耐火黏土、石灰石等,其中磷矿储量1.8亿吨,可采量1.6亿吨,年产量350万吨,主要分布在下元良行政村中山、背阴山片区和鸣矣河大风垭口片区,是磷化工产业发展主要原材料供给基地。2011年,县街街道有耕地2.6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总人口有53706人,户籍总人口2724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939人,城镇化率48.3%;另有流动人口1447人。总人口中,男性26243人,占49.2%;女性27463人,占50.8%;14岁以下5593人,占10.4%;15—64岁44964人,占83.7%;65岁以上3149人,占5.9%。户籍人口以汉族为主,达24667人,占90.55%;有彝、苗、回、白、傈僳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共2574人,占9.45%;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彝、苗、回3个民族,其中彝族156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0.2%;苗族396人,占15.38%;回族282人,占10.96%。2011年,县街街道人口出生率6.81‰,人口死亡率6.26‰,人口自然增长率0.5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县街街道财政总收入2.3亿元,比2010年增长3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比2010年增长45.1%;农民人均纯收入7262元。
农业
2011年,县街街道农业总产值4.1亿元,比2010年增长33.7%。县街街道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县街街道生产粮食8378吨,其中玉米6112吨。县街街道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蔬菜等。2011年,县街街道油菜籽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278吨;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3.6万吨,主要品种有白菜、青花、生菜、辣椒,其中白菜9848吨;烤烟种植面积7273.5亩,产量1012.6吨。县街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县街街道生猪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4万头;羊饲养量9715只,年末存栏6123只;牛饲养量3491头,年末存栏2245头;家禽饲养量547.1万羽,上市家禽428万羽。2011年,县街街道生产肉类1.7万吨,其中猪肉6046吨,牛肉156吨,羊肉102吨,禽蛋393吨,鲜奶202吨;畜牧业总产值2.5亿元。2011年,县街街道水果种植面积1.05万亩,产量6741吨,主要品种有红梨和桃子,其中红梨4574吨,桃子443吨。县街街道渔业以淡水养殖草鱼、鲤鱼和鲢鱼为主。2011年,县街街道有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750公顷。2011年,县街街道人工鱼塘养殖面积50公顷,产量86吨;渔业总产值86万元。
工业
县街街道是磷矿石和石灰石原料生产基地,形成以磷矿石开采、磷化工、挖沙采石和建筑石料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县街街道工业总产值为14.5亿元,比2010年增长81.8%;工业增加值5.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1.8%。2011年,县街街道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职工1404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比2010年增长31.5%,其中大中型有工业企业2家,职工101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7亿元,比2010年增长7.5%;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商业网点261个,职工997人。2011年,县街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亿元,比2010年增长20%;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0.3亿元,比2010年增长1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13亿元,比2010年增长1.8%。
金融业
2011年,县街街道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0.4亿元;年末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3.1亿元,比2010年增长15.1%;人均储蓄12967.5元;各项贷款余额0.6亿元,比2010年下降33.7%。
邮电业
2011年,县街街道邮政业务收入为6.8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136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672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8所,在校生1788人,专任教师17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初中1所,在校生639人,专任教师4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职(专科)院校3所,在校生29562人。县街街道主要学校有县街学校。2011年,县街街道教育经费达0.5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5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1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1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0.5%,比2010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各类科技人才280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85人,经营管理人才450人,技能人才766人,农村实用人才120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电影年放映120场次,观众达13000人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27平方米;有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藏书3175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6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095%,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人。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体育场地18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8·8”全民健身活动;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广播喇叭168只,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101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7698户,分户262户,数字电视综合覆盖率95%,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760小时。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卫生院1所,乡村卫生室10个;设病床8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8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张,固定资产总值1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2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县街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49万人次,出院病人600人次。2011年,县街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00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万人,参合率99.8%;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1.2‰、9.4‰、9.4‰。
社会保障
2011年,县街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07户,人数121人,支出29万元,比2010年增长18%,月人均236元,比2010年增长34%;城市医疗救助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人次,共支出3.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15人次,支出1.5万元,比2010年增长0.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4户,人数672人,支出77.88万元,比2010年增长24.6%,月人均97元,比2010年增长14.1%;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2人,支出20.96万元,比2010年增长24.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7人,支出5.5万元,比2010年增长12.5%;农村医疗救助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59人次,共支出6.96万元,比2010年增长7.6%;农村临时救济35人次,支出5.1万元,比2010年增长7.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0人,安置义务兵1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5.3万元,比2010年增长14.2%;有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100张;有社区服务设施1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1个,社区服务站11个,其它有社区服务设施8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点22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2.4万元,捐赠物资折款2万元,接收捐赠衣被5万件,使1001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安置残疾职工14人。
2011年,县街街道新增就业人员6人,有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775人,比2010年末增加850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人,比2010年末增加45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820人,比2010年末增加620人;参加失业保险42人,比2010年末增加3人。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0千米,投递点250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1560户,比2010年增加26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5%,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2800户,比2010年增加400户;光缆线路总长达300千米,主干电缆达89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3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1200个,宽带接入用户1100户,比2010年增加150户。
2011年,县街街道售电量累计完成0.6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7.64%,供电可靠率99.26%。
交通
县街街道有省道安八路过境,境内长25千米,双向6车道,通往八街。截至2011年末,县街街道有县乡(镇)级公路138条,总长245.1千米。
历史文化
县街街道因元代在该地置三泊县;该地是三泊县城址,称那陇城,故名。
县街街道古迹有唐代武周时期的河东州刺使王仁求碑。
县街街道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滇剧;石庄滇剧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