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非,
陈学书 1943年生,笔名左弦、张一驰、
孔见一、
长云、去非、江川。贵州赫章人。曾任《高原》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毕节地区文联主席、党组书记。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
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发表中篇小说30部、短篇小说百余篇。诗600余首、电视剧本3部。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
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今属河南)。师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19首。曾在
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以《墨梅》(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对学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风有了改变,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稚笺注《 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诗外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