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小白鹭民间舞团
厦门市的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
厦门市小白鹭民间舞团于1993年10月5日建立,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她的前身是厦门经济特区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创办的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实验班。 小白鹭民间舞团以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浓郁表演风格和独特的闽南地方特色博得各界好评。在国内各类舞蹈比赛中,小白鹭民间舞团频频获奖,引人瞩目。1993年沈阳国际秧歌节舞蹈比赛中荣获“金玫瑰奖”排名第一;98年6月集体舞《东方红》在中国文联首届全国“荷花奖”舞蹈比赛中荣获银奖;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袁莉荣获一等奖,林乃桢荣获优秀表演奖。
发展简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中国歌舞界长期以来一直是集歌、舞于一身的综合性的“文工团”,外宾来看演出,从南到北都是雷同的。而在世界上,俄罗斯早就有“莫伊塞耶夫民间舞蹈团”“小白桦女子民间舞蹈团”,乌克兰有“维尔斯基民间舞蹈团”等为全世界所瞩目的团体。不少国家还年年组织国际性民间舞蹈节。作为拥有几千年悠久舞蹈历史文化并有13亿人口的国家,却没有一支专门表演民间舞蹈的团体——这,成为中国舞蹈界人士心中的痛。
1993年10月5日,在厦门创办了北京舞蹈学院历史上第一个民间舞中专班——北京舞院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试验班。在校舍简陋、资金匮乏的艰苦条件下,以北京舞蹈学院为首的150多位舞蹈家为厦门班的办学呕心沥血,其定位、模式、创作均走在全省最前。在各类舞蹈比赛中频频获奖,其表演以浓郁的民间风格和独特的闽南特色博得各界好评。曾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最高荣誉奖章—中俄友谊纪念奖章。1993年7月,厦门班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毕业公演,得到国家文化部、中国舞蹈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根据当时北京舞院领导及舞蹈界专家的座谈建议,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以该班21名毕业生为主体,在厦门特区试验性地建立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成为中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团。
厦门班毕业之后,能否存活和发展,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因为先前北京舞蹈学院委培的几个地方班,无一不是毕业回到剧团不久后就人才流失,很快“散摊”了。北京舞院的老院长吕艺生教授对前来接厦门班回乡的厦门戏曲舞蹈学校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杀开一条血路!厦门班能坚持一年就不错,若坚持两年就是胜利!”言语间充满苍凉和悲壮。
小白鹭民间舞团成立之初,经济上相当拮据。当时主管部门只给1.5万元的建团经费,租借华夏少儿文艺中心两层旧楼房作团部和集体宿舍,练功房就在小小的八角走廊上围起来的一小块地方。当时好几个女孩挤在一间宿舍,除了几张铁架床外,房间里再没有其他摆设。演员工资也非常微薄,每个月只有300多块钱,还不够几个哥们撮一顿的。在那个时期,文艺团体演员流行走穴、到歌舞厅客串,看着他们每天挣着大把“外快”,一些年轻的团员心里也痒痒,找团长谈,团长曾若虹拉下脸说,要“走穴”,就得离开“小白鹭”。团员们最终都抵制了外面世界的诱惑,坚决不下歌舞厅,无怨无悔地守着纯洁的艺术阵地。
小白鹭民间舞团创办初始,便立志改革。团长宣布要按全新的体制,办中国一流的专业剧团,决心走出一条不同于全国歌舞团体的新路子。在团体模式上,“小白鹭”选择专业舞蹈团模式,以便与国际接轨。舞团队伍精干,全团仅有三名专职的行政后勤人员,其余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均为兼职。管理上实行团长负责下的舞蹈总监制,舞团成立第二年便实施全团合同聘任上岗。根据岗位职责,拉开岗位工资差距,有效地调动了演职员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艺术创作和演出的健康发展。
小白鹭民间舞团还同当年招生的母校——厦门戏曲舞蹈学校互相依托,实行“团校结合”的模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教学、创作、科研、表演、培训和对外文化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运作机制。厦门班的毕业归来,带动了厦门戏校的学科建设,小白鹭舞团的演员轮流到校任课教学,不仅培养出新一批“小白鹭”,也促使自己身为人师在学识和人格上更快成熟。小白鹭舞团仅有35人的编制,但经常演出,声名远播,其名牌效应给戏曲舞蹈学校带来声誉,而厦门戏曲舞蹈学校新校舍落成,气派不凡,不仅成为“小白鹭”训练、排练的基地,一大批学生也成为舞团可随时调用的后备力量。社会各界亲切地称之为“小小白鹭”。十年来,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已为舞团输送了三批演员。现在,舞团“小白鹭”三代同堂,充满活力;艺校又有一批新的“小小白鹭”在茁壮成长。几年来,团、校相得益彰,共同获得长足进步,双双迈入全国文艺体制改革创新的先进行列,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小白鹭”是第一个在厦门本地剧场商演获得较大成功的演出团体。1998年元旦,该团首次在厦门影剧院举办新年舞蹈晚会。当时有记者写道:“1997年底,各地都是迎新年音乐会,而厦门却有一台小白鹭民间舞迎新年演出,他们相信自己的魅力,连演三天,还向公众售票……演出反响热烈,场场爆满,好评不断。”1999年元旦,“小白鹭”再次推出一台高质量的新年舞蹈晚会,照样观者如潮,场场爆满,演出从头到尾,掌声和欢呼声不断,演出完毕,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有的人找演员签名留念,让演员们足足地品尝了一回“星”的滋味。
正是由于在为人民群众的演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自身的价值,“小白鹭”演员们对舞蹈团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认同感。在升学或转行时,几乎无一不是流着眼泪离开“小白鹭”的,甚至因此影响到培养“小白鹭”的母校——厦门戏曲舞蹈学校的学生。该校93级舞蹈班的一位女学生,父母花了近十万元送她去瑞士读书,耐不住对“小白鹭”和母校的思念,没去几个月的她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就读。现在,这个学生已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小白鹭民间舞团,实现她成为“小白鹭”演员的理想。
如今的“小白鹭”已经获得社会的认可。它的出场费是厦门乃至福建省文艺团体中最高的。而一些厦门出租车司机见到“小白鹭”演员们,总是优先甚至免费让他们乘坐。
对外交流
小白鹭民间舞团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爱护和培育下,已成为厦门特区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1994年,“小白鹭”赴日本佐世保市、串木野市、冲绳等地演出,佐世保市中日友协会长竹木先生高度评价“小白鹭”的巡演“轰动整个南日本”。1998年暑期,小白鹭出访欧洲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演出,在70天时间参加了九个国际艺术节,共演出70场。特别是在法国孔福朗国际艺术节期间,“小白鹭”是惟一代表中国参演的民间舞团,在强手如林的繁重演出中,“小白鹭”高举五星红旗,以其高超卓越的表演技艺风靡了艺术节,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2001年7月,小白鹭舞团受国家派遣赴莫斯科演出,为江泽民主席访俄和北京申奥成功做出贡献,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协颁发的“中俄友谊纪念奖章”,这是至今为止除俄罗斯国家亚历山大军队歌舞团和我国总政歌舞团之后地方文艺团体获得的首份殊荣。2002年9月,赴新西兰、澳大利亚演出。2003年8月,赴印尼万隆、井里汶、雅加达演出……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各级领导和中国几代舞蹈家的心血与期盼。“小白鹭”是改革开放形势下新时期中国民间舞事业发展的缩影。“小白鹭”献身民族舞蹈,是艰辛而清苦的,然而“小白鹭”又是幸运和辉煌的,因为她有政府真心的支持和海内外观众真诚的关爱。
“小白鹭”不仅属于厦门,更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舞团荣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2:22
目录
概述
发展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