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顶体acroblast特指精子细胞中的核旁体(idiosome)(H.D.King,1907),相当于
苔藓植物的顶体球(limosp-here)。
精子获能后,与
卵膜或
卵表面相接触,顶体开始产生的一系列改变。顶体是覆盖于精子头部细胞核前方、介于核与
质膜间的囊状细胞器。顶体内的结合素(卵
结合蛋白,bindin)可识别特异的糖基序列,以保证精子与卵的种特异性结合。顶体中含有顶体酶系统,它是一个复合酶系。包括:
透明质酸酶,主要作用是溶解卵丘细胞间透明质酸,使卵丘细胞分散,精子得以通过这些细胞间隙;
放射冠分散酶,能使放射冠的细胞松解;顶体素(精子头粒蛋白,acrosin)以酶原形式存在于顶体内,称前顶体素,只有经过
顶体反应才激活形成顶体素,它具有溶解卵
透明带作用;
芳基硫酸脂酶有溶解卵黄膜的作用。此外还含有脂酶、
唾液酸苷酶等。顶体反应是
受精的先决条件。包括顶体外膜与精子质膜在许多位点的融合,并形成许多小囊泡状结构,最后顶体外膜破裂,顶体内各种酶的释放和顶体内膜的暴露。自
附睾排出的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经过获能和完成顶体反应才能和卵结合。一般认为,卵丘细胞和透明带是诱发产生顶体反应的主要因素。体外培养条件下,Ca2+、K+及高蛋白培养液能诱发及促进顶体反应。
受精作用的反应之一,受
钙离子的调节。反应过程较长,包括顶体受体的激活、顶体膜与精细胞质膜融合、顶体中水解酶的释放、卵细胞外被(透明带)的水解等,最终导致精细胞质膜与卵细胞质膜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