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唱法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它最初源自于中国民间极少数人的口中,但分布广泛。之后又数次成为央视青歌大赛的亮点声音,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它的发声原理是新生儿的哭声,该哭声的发声位置恰恰是在人体的胸腔,于是原生唱法就成为了人类唯一的原自然声发声方法。原生唱法的问世对于中国民族声乐的未来乃至对世界声乐的发展都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CCTV第十二届
青歌赛的“原生态唱法”比赛,虽然未冠以民歌演唱的定语,实际上却是民歌的比赛。如果要以“原生态唱法”命名,还应当包括中国丰富多彩、形式繁多的民间音乐的各种类型,除了民间歌曲外,还有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它们都有原生形态的演唱环境和独特
唱法。
当然,民间戏曲、曲艺演唱的原生态环境与民间歌曲有很大不同,早已从民间的勾栏瓦舍向戏台、茶楼转移,大多在各式各样的剧场环境演出,仅有少部分还以民间街头巷尾、码头广场为表演场所。这众多的民间
声乐品种,均是淳厚的民间音乐的结晶,是经过时间淘洗的艺术珍宝,在唱法上都自成体系,有一套独特的演唱艺技。如果能像民歌“原生态唱法”比赛那样展现在电视荧屏上,举办戏曲“原生态唱法”、曲艺“原生态唱法”的比赛,不仅可以推动中国独特的戏曲、曲艺演唱的发展,也会给观众带来更多赏心悦目艺术享受。
话题再回到“原生态唱法”上来。中国民间音乐形式繁多,原生态唱法十分多样,为了发扬优秀的民间音乐传统,应该提倡保护和传承原汁原味的各种原生态唱法,但作为赛事的命称,笔者不揣冒昧,感到似可叫“民间唱法”比赛。这样更切合实际。
“原生态唱法”这个名词通过青歌赛已被众多人所熟知,它包括中国丰富多彩、形式繁多的民间音乐的各种类型,除了民间歌曲外,还有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等,总体上说是最接近民族、民间的没有经过太多修饰的一种唱法,它是民族唱法的初形和起源。而民族唱法在继承中国
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了系统科学美声唱法的特点,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出来的一种唱法。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们同样来自中国这片土壤,民族唱法从原生态发展而来,以民族音乐素材和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点为载体,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手段,逐渐形成了一种成熟完善,内容丰富的演唱体系。从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原生态唱法也属于民族唱法的一种。两者在如今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今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互通和交流,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等主流媒体的重视,使得积蓄已久的两种唱法在这一时间点上同时绽放,并表现出了特有的旺盛的生命力。
每种唱法各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并区别于其他唱法,就如同某种文化不能取代另外一种文化一样,同时它也是随着地域、阶段的不同而改变。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大转型,人们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在快速衍变,因此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应与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人民需求相结合,我们要提倡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不同唱法的创新。原生态唱法出现在文化繁荣的今天,以其独特的形式,质朴的情感,天然的唱法独树一帜,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的产物。有人质疑原生态唱法的科学性,在笔者看来如何理解“科学性”是问题的关键,人们往往用美声唱法的标准和固有的对某种唱法的要求看作是衡量某一唱法的“科学性”。原生态唱法有自己的一套发声技巧、发声理论。在中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保持原滋原味、浑然天成、自然直观的表现各民族的风格、特点、生活方式,这就是它作为一种唱法所特有的“科学性”。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将原生态歌唱的方法也用美声的理论来演唱,那将失去它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诠释。也破坏了它在自然层面上的美感。无异于用国外的咖啡体会中国的茶道,结果全然不是想要的滋味。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产物,原生态唱法还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国家,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拥有每个民族语言、风俗、服装等文化背景,他们都拥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艺术和歌唱风格,也使得原生态唱法形式、内容多样,有多样的作品风格和演唱风格。这是其他唱法所不能替代的。并且原生态民歌具有很大的即兴性,歌词结构短小,通俗易懂。音乐语言凝练,往往是极为简单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原生态歌曲直接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加修饰地追求歌人合一。原生态唱法演唱语言是本地方言,歌唱嗓音圆润明亮,演唱的旋律优美动听。这就是原生态唱法的魅力所在。
民族唱法来自于人民之中,它既继承了传统的戏曲、曲艺、民间演唱艺术的精华,又根据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吸收了美声的先进科学发声方法,根据中华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语言、民族的音乐风格、民族的文化及其审美发展形成的。因此,在群众中已有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随着中国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在演唱和创作上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歌,民族声乐作品则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歌在目前为此已经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了,民族歌曲百花齐放。当代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格式的形成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民族声乐作品的基础是中国民歌和戏曲、曲艺,随着外来音乐的流入,特别是外国声乐作品和歌剧的传入,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中国的作曲家把中国的民歌和戏曲曲艺,同外国声乐作品、歌剧两者的创作手法和中国传统的创作技法相结合,形成了当代中国的民歌作品。中国民歌源远流长,风格多变,历经数千年沧桑,其随着历史的年轮不断地翻新、前进,历史不断,中国民族也会随着历史长河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国民歌依然会以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风采,在中华大地永远地绽放,而民族唱法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石,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立足民族走向世界。
两种唱法在今天表现出来的生命力会不会在一段时间后被纷繁复杂的文化形式所淹没,它们不会是大众娱乐的结果昙花一现,而是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而永久绽放。社会在不断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音乐元素也更加多元化。中国音乐这个大家园在引入外来音乐的同时,也肩负着要走向世界艺术之林的重任。因此在不断前进和开放的时代面前,原生态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民族唱法的科学进步与发展也将成为必然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坚持民族语言、民族韵味、民族气派、民族情感的基础上,尊重科学,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科学歌唱的能力。注重生活的积累和感悟,提高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