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电四极矩(nuclear electric quadrupole moment),简称核电四极矩,是
原子核的重要性质之一。任意带电体系的电性质用多级展开为电多极矩描述,可分为零级描述球对称分布,一级描述电偶极性质,二级描述电四极性质,级更高则描述更细致。原子核的
电偶极矩为零,电四极矩则成为表征核电荷分布偏离球对称程度的重要
参数。
原子核一般可看成回转椭球形,当核内电荷
均匀分布时,电四极矩为Q=2Z(b2-a2)/5。式中Z是
核电荷数,b为
对称轴方向上的
半轴,a为垂直于对称轴方向上最大圆截面半径。电四极矩具有面积
量纲,单位为
靶恩,1靶恩=10-28米2。有的核电四极矩Q=0,则a=b,说明核为球形;有的核Q>0,则b>a,说明核是长椭球形;有的核Q<0,则b<a,说明核是扁椭球形。一般核的电四极矩都不大,说明核偏离球对称并不大。核电四极矩的改变会影响
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由此可测定核的电四极矩。另外,通过散射实验也是测量核电四极矩的重要方法。
原子核不是
点电荷,不但有
自旋和
磁矩,而且凡自旋大于1/2的核,
电荷分布都不是球对称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发现
铕(Eu)同位素的核电荷分布是偏离球对称的,这类核具有核的电四极矩,若以自旋的方向为轴、电荷分布为长球形的电四极矩为正,电荷分布为扁球形的为负。自然界的近 300个
稳定同位素中,约三分之一的核有电四极矩。原子核处存在由
价电子产生的不均匀场,其梯度的分布也有对称轴,轴的方向依原子在分子或晶体中的键结构而定。高低子能态上
布居数也依照
玻耳兹曼分布律分布(见
玻耳兹曼统计)。因能态
能量是自旋I的二次方
函数,如I>3/2则相邻能态间距不相等。若用
频率同能态间距相吻合的电磁场激励,就产生
核四极共振(通常温度下,
低能态布居数大于高能态的,因此
共振一般是
吸收性的)。
共振频率是固定的,随
原子和核的
化学结构的不同而异,一般为几十
兆赫,也可高到数百或数千兆赫,或低到一兆赫或更小(一百多
千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