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踏步是指不离开一个地方的情况下,两只脚不断交互上抬的情况。保持身体直立,眼睛平视前方。现多用来比喻在学习或工作上没有显著成绩,没进步,也没后退。
简介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人人有腿,都要走路,但是,不断发达的交通,使得人们在户外步行的时间越来越少,将它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形式日益困难。因此,采用在室内开展原地步行,既可弥补步行时间的不足,也能达到与户步行锻炼一样的
运动效果。
作用
(一)室内原地步行的作用
室内原地步行基本上与户外步行锻炼一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增强心脏功能
长期步行锻炼,可使平素的心跳变慢而有力,心肌的韧性与强度大增,这不仅有益于适应运动时的需要,还可以更好地应付紧急情况。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从而也减少了
心肌梗塞和心脏衰竭的发生。2.改善
血管功能
促进
血液循环,可增强血管的弹性,减少血管壁破裂的发生;由于减少了
甘油三酯、
胆固醇在动脉壁的聚积和斑块的形成,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可减少。
3.促进新陈代谢
长期步行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例如降低血糖,可减少血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对糖尿病和肥胖症极为有益;促进多余脂肪的利用和增强肌肉力量,使机体脂肪、肌肉的比例更为合理,因而可减少糖尿病、肥胖症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4.改善关节功能
步行是需要承受体重的一种锻炼,因此它特别有助于下肢骨胳和关节功能的改善。尤其对于老年人,长期的步行有助于减缓和预防
骨质疏松,延缓
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生。此外,它在一定程度上对
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活动的作用。
方法
(二)室内原地步行的具体锻炼方法
1.什么人适合室内原地步行锻炼
室内原地步行锻炼适合于任何人,尤其是适合刚刚开始室内健身锻炼者及年老体弱者。后者主要是60岁以上,有循环、呼吸系统疾患或肥胖症的人。这些人由于不能从事紧张的运动,可以通过室内原地步行达到期望心率。
2.室内原地步行开展的时间
开展室内原地步行的时间,有一定的讲究。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实际上井非如此,因为饭后吃下的食物在胃里,需要有较多的血液来促进消化,这时若进行步行锻炼,会使胃肠系统的血液供应不足,同时胃肠蠕动过快,还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室内原地步行的时间,最好不要在饭后马上进行,而应安排在饭后半小时或清晨、睡眠前,以及其它自己认为方便的时间进行。
3.室内原地步行的姿势
原地步行锻炼效果的好坏,与姿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想得到好的效果,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姿势,其正确姿势是:抬头,目视前方,略挺胸,微收腹;步伐要轻松而稳健,自然而有节律,身体的重心落在脚掌前部,着地时,
脚后跟在先,脚趾在后,两臂摆动要自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呼吸要自然或配合步伐有节奏地呼吸,不可走得气喘吁吁。
4.室内原地步行的基本形式
若以速度和姿势分类,主要有以下3种:
(1)正常速度原地步行:其速度大致为每分钟原地踏步 60—90步,每次10—20分钟。此法适合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2)快速原地步行:其速度为每分钟原地踏步100—120步,每次15分钟左右。此法适合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和
慢性关节炎、胃肠病、高血压病及神经衰弱引起失眠的患者。
(3)摆臂原地步行:在原地行走的同时,两臂用力向前后作大幅度的摆动,以增进胸、肩及上肢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上肢关节和全身肌肉都能不断地得到运动,保持全身血液循环流畅,从而消除上肢、胸背部因在工作中固定姿势而造成的局部机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摆臂速度可与原地步行的速度样,每分钟60—90次;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有
肩周炎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等患者。
室内原地步行的形式还有许多;不同的原地步行形式对增进健康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在原地踏步的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圈,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每分钟原地踏步30—60步,每次5—8分钟,可以增强胃肠道功能,有助于消化,适用于有
胃肠道疾病的中年人。另外,做一个坡度为3—10度的斜板,在这样的斜板上进行原地步行锻炼,速度为每分钟原地踏步60—90步,每次10—20分钟,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腰和腿部,而且适用于有心血管系统慢性疾患和肥胖症的患者。
速度
(三)室内原地步行运动量的掌握
原地步行的运动量与原地踏步的速度、时间、双腿抬高的高度及双臂摆动的幅度、速度有密切关系。其中各种因素随意的组合都可导致运动量大小的不同。因此,室内原地步行运动量大小合适与否,应根据脉搏数来决定。测量脉搏数一般应在原地步行10分钟后(这时可暂停原地踏步,计数脉搏跳动次数)和每次锻炼结束后进行。在原地步行10分钟后,心率基本上趋于稳定,这时测量脉率就可知道是否接近锻炼心率(预定心率)。通常脉率以中老年人不超过100—110次/分,年轻人较此再略高些为宜。于测定脉率时,一定要在暂停踏步1—2秒内很快找到脉搏,如果时间太长,脉率就不能正确地反映运动时的心率。在原地步行结束5—10分钟内,也有必要再次测定一下脉率,这时脉率应较运动时的脉率有所恢复,大致应恢复到比运动前只多10—15次/分。如果超过100次/分,表明所选择的原地步行形式的运动量偏大。而锻炼结束后脉率恢复较快,则表明这种原地步行形式不仅有效,而且在以后的锻炼中可以通过加快步速、延长时间等途径,相应增大运动量。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原地步行锻炼后,就基本上可以不用专门测定脉率,而用自我经验和感觉估量锻炼的强度便可。
注意事项
(四)室内原地步行的注意事项
(1)室内原地步行最好每天进行1次,至少每周不少于5次。
(2)每次锻炼时,要保证一定的锻炼时间,不要零零碎碎、间歇地进行。为了保持一定的时间,在锻炼中可以适当改变原些踏步的速度、双臂摆动的幅度等,以利于
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和其它脏器,在锻炼过程中始终得到良好的运动刺激。
(3)增加运动量的方法,大致可以采用加快原地踏步速度、延长时间、增加抬腿高度及用力甩动双臂等。
(4)进行原地步行锻炼时,一般不要增加“负重”,否则对于有潜在
心血管疾病的人是危险的。
(5)较好地注意原地步行的姿势,选择橡胶底的运动鞋,同时挑选室内平坦、坚实的地面进行锻炼,以防止对头部的震荡和脚踝等关节的扭伤。
(6)为避免过于单调,同时也为了增强锻炼的效果,原地步行可与其它室内健身锻炼结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