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
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
厉以宁(1930年11月22日—2023年2月27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苏仪征,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闽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顾问,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人物生平
1930年11月22日,厉以宁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苏仪征。四岁时随家庭迁居上海,先后在上海两所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41年,考上上海南洋模范中学
1943年,随家迁居到湖南沅陵,考上湖南雅礼中学
1946年,重返南京,转到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读高二。在这里厉以宁的兴趣逐渐从文学转向自然科学,并担任学习委员兼化学课代表。
1949年2月,以优等生资格接到了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通知书。12月,厉以宁到湖南沅陵参加工作,在一个消费合作社担任了会计。
1951年,已参加工作两年的厉以宁又参加了高考。为方便起见,他就委托当时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的赵辉杰代为报名。7月,厉以宁在长沙应试,8月接到了录取通知书,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经济系。
1955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85年—1992年,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系主任。
1986年9月,厉以宁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经济改革最好的手段便是利用股份制的形式来改造现有的国有企业,改造现有的大集体企业。
1993年—1994年,担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1994年—2005年,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1998年,《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创刊成立,罗涵先同志邀请厉以宁担任顾问。
1999年7月11日,北京大学成立学部学术委员会,设立社会科学学部,厉以宁为首任学部主任。
2005年,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同年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成立,厉以宁出任院长;11月6日在厉以宁的倡议下,成立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
2010年7月,作为参演人员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厉以宁参拍“国家形象宣传片”出场于版本二画面二。
2013年,担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厉以宁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厉以宁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双重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另外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厉以宁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其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它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
厉以宁还是经济史专家,在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上有过相当深入的研究,厉以宁自1955年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料室工作,直到1962年第一次登上讲坛,讲“外国经济史”,第一节课便是“西欧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后一直在这方面研究多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终止研究。到改革开放后便把主要问题转到中国国民经济上,但一直仍然在从事经济史研究,在1999年《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完成后便又重新着力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于2003年出版了《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一书,该书将封建社会分为“刚性体质”和“弹性体制”,把封建社会的异己力量分为体制内异己力量和体制外异己力量,把资本主义分为原生型资本主义和非原生型资本主义,以此为前提对资本主义起源进行了深入探讨。进入新世纪后,厉以宁力主改革城乡二元制和土地改革等新一轮农村改革,是这一轮改革的重要推动者。2008年初,厉以宁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长文《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出搞活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关键在于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拥有同等的机会。他指出,城乡二元体制不改革,农民收入不会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无法有较大程度的缩小。
——扩大内需最要紧的有五个措施:给农民以产权;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给低收入者更多创业的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生产群众需要的、喜欢的新型消费品。
——“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第一目标”,“股份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1980年5月在解决就业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教育的不平等引起就业不平等,就业不平等引起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引起生活不平等,导致下一代又不平等。教育经费应该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4%以上。——1986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课题报告
—“减员增效从宏观来说,是根本错误的”,“政府不应该提倡“减员增效,”“政府的首要经济目标是增加就业机会”。——1998年对宏观经济的建议
——城乡二元体制是不合理的,一定要消除。——南方都市报2007年6月12日C02-C03版
——对待证券市场,政府必须做两件事情:第一,加强监管,防止出现诈骗、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第二,始终把对股民风险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南方都市报2007年6月12日C02-C03版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消除“零就业家庭”(指的是父母、子女均待业),政府有责任采取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要加大就业培训、再培训,鼓励人们去各类企业工作。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南方都市报2007年6月12日C02-C03版
——“改革开放三十年最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地极慢。一定要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具体体现在,比如说教育的保障,比如基本医疗的保障,比如说养老的保障,还有生活最低程度的保障,包括廉租房的保障。”——2008年1月10日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
——“农民的土地流转必须和社会保障连在一起。”——2009年1月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发言
——“城市中,应该放宽对小摊贩的管制。在当前情况下,就业问题这么重要,你给人家开条路,给小摊贩留条路,不要让这些小摊贩整天躲来躲去的。”“通过增加环卫工人和交通协管员,可以解决小贩带来的卫生与交通问题”。——2009年两会上的发言
出版图书
人才培养
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厉以宁访问了韩国。12月1日上午,厉以宁在韩国庆熙大学经营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讲演。12月2日下午,厉以宁又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作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报告。
2011年6月13日,厉以宁应南非中国研究中心的邀请,在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进行了题为《发现中国 中国经济发展走势》的讲座。
厉以宁的学生包括李克强李源潮陆昊孟晓苏龚方雄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姓名由来:1930年11月22日深夜,厉以宁在南京出生,因为“以”是排行,“宁”指出生于南京,家人遂为之取名为——厉以宁。
人物评价
厉以宁是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学者之一,参与推动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了《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新华网 评)
厉以宁“以股份为支点,立市场方圆,从土地出发,探统筹之道,知行合一三十年,先行者的脚步永不停歇”的杰出贡献。(CCTV第九届经济年度人物特别荣誉奖评)
从“厉股份”、“厉民营”,到“厉土地”、“厉城镇”,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厉以宁教授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评)
厉以宁经邦济世,心系民生,从股份制到《证券法》、从民营经济到扶贫开发,从林权改革到低碳经济,每件事的推动都折射出其心血和智慧。八十六旬高龄,至今仍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西方经济史探索》《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这些著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和理论价值,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六十余载春秋,厉以宁传道授业,因材施教,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诲不断激励着学生们奉献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各条战线上。厉教授孜孜不倦,兴办商学教育,在北京大学和光华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创立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这一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商学院的旗帜,为中国商学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厉以宁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在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分析、教育和经济增长、就业问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有开创新的研究和论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中国经济政策的指定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评)
参考资料
厉以宁:我与北大.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18-10-19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2: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