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路是在
大鲍岛村原址内建成的鲍岛区
商业街之一。大鲍岛村是清代
即墨县仁化乡一个村庄,这附近的
沧口路、李村路、海泊路均是原即墨县境内地名。早期,在“红瓦绿树”的青岛,这一带仍有些黑瓦、黑墙建筑。三山诚是即墨路上一家著名眼镜店。“水晶”是崂山特产,与老酒、西施舌、柳腔戏合称“青岛四大特产”。以水晶石做眼镜片不但舒适,还有很好的养目效果,三山诚
眼镜店派专人到崂山采购水晶,加工为眼镜,使三山诚成为名店,平、津等地都有人来青购买。解放后,合并于
亨得利钟表眼镜店。
即墨路曾有几家饭店,聚福楼曾是青岛鲁菜三大名楼之一,在名气上仅次于顺兴楼,在面积上则最大。其名菜有:
红烧鱼翅、三丝鱼翅、扒
海参、蝴蝶
海参、雪熘鱼、八宝鸭子、鸡三丁、
芙蓉鸡片、神仙鸡等。
20世纪30年代,青岛有10家一等中式饭店,聚福楼是其中之一。1933年《青岛指南》载:“青岛包办酒席,昂贵异常,12至14元之宴席,在南方已觉颇可下箸,在青岛尚属十分菲薄。”聚福楼宴席一桌的价格从10元至30元不等。30元席,包括24个果碟、4个大冷拼,
热菜为通天翅、烧海参、
清汤银耳、白扒广肚、
烤鸭、燕汤、活鱼,
甜食为琥珀莲子,中带
点心两道。可谓价格高昂。
聚福楼早期经理是杨清寰,善于结交官僚,学京城大饭庄的做派,每晚亲自站在店门,长袍马褂,亲自迎送顾客,——作揖。逊清遗老、大书法家郑孝胥(后投敌任伪满洲国总理)在青岛时,常来聚福楼设宴或赴宴,杨清寰请他书对联一副:“驱车偶过即墨路,买醉须登聚福楼”。
旧中国,商务、中华、世界、开明合称四大书店,既出版图书也有门市部,除开明外,其余三家均在青岛有门市部,而以中华书局最大。中华书局初来青岛时,在中山路、胶州路口开店,仅一间门面,后在即墨路建店,二层楼“口”字型,中间为天井,后楼楼上是经理室、会计室,楼下及西厢为书库,东厢为食堂,临即墨路为门市部,其建筑不仅在岛城书店里首屈一指,在各商店中也是规模很大的。
中华书局主要经销其本版书,以
课本、
工具书、学术著作为主销三大类,同时向胶东各地书店批发图书。
叶恭绰是著名书法家,民国初期曾任交通总长、铁道部长、交通银行行长、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20世纪30年代脱离政坛购屋于安徽路。为示已居林下,在报纸上刊
广告、列润笔,如“对联四尺,八元,堂幅四尺,十元,扇面每件6元……”,收件地点即在中华书局。其实,并不止叶恭绰一人,其他有些资历人士为书、为画,也以中华书局为收件处。崂山“潮音瀑”之摩崖石刻即为叶恭绰手书上石。他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画院院长。
1?956年工商业公私合营、私营书店合并成立了中国图书联合公司,中华书局原址作为其青岛门市部。以后成为青岛新华书店总店所在,旧址已拆。即墨路上曾有裕泰旅社、裕长栈、裕丰栈等几家旅馆及东祥号、新昌盛等商店。
解放后,经公私合营,即墨路的商店全部迁出,成为居民街。1980年10月,即墨路开辟为
马路市场,经几年发展,以即墨路为中心,延伸到周围几条马路,形成全国闻名的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共分:小百货、编织品、小五金、小家电、箱包、眼镜、皮鞋等几个区,整个市场摊位达1340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国家领导人胡耀邦、杨尚昆、习仲勋、谷牧、万里等均来视察过。经“退路进室”,小商品市场已迁至了聊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