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矿山(英文:crisis mine),因资源短缺或其他原因无法正常经济开发而面临停产闭坑的矿山。危机矿山产生的原因:
概念
危机矿山,严格意义上是指资源危机。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我国一批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由于探明的资源量枯竭而纷纷倒闭。叶天竺介绍,截至2003年,由国家批准破产的有色金属矿产和煤矿山高达122座,而当时还有好几百座矿山也提出了破产申请,形势极其严峻。
一方面,企业倒闭使大批职工失业,甚至造成个别城市出现较严重的群体事件。另一方面,矿山破产使国内已有的产能不断萎缩,重要矿产资源的
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如铜矿近2/3依靠国外进口,铁矿近52%左右也是靠国外进口,氧化铝、锰矿、钾盐等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更是逐年攀升。
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国务院决定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家联合组建机构,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机制,由国家、地方政府、矿山企业三方资金联合推动解决危机矿山的问题。
2004年9月,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决定在有资源潜力和市场需求的老矿山周边或深部开展找矿工作,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随即,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组建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
项目管理办公室,并正式启动全国重要矿产危机矿山找矿专项。
从2004年到2011年为专项第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我国危机矿山资源潜力评价、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察、危机矿山地质探矿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等。
专项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摸底和试点。事实上,从2003年到2004年,勘察人员就对与当前经济建设关系紧密的带有战略性意义的18种矿产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煤、放射性铀矿、铁矿、铜矿、铝土矿等。据调查,我国拥有这18种矿产资源的矿山数量共计34071座,其中大中型以上的规模矿山约有1860座,这些矿山中,国有矿山共计1368座。
2004年和2005年,调查人员又针对其中1010个大中型矿山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危机
矿山资源潜力评价:有632座为危机矿山,占调查总数的62.57%。其中,393座属于严重危机,保有可采储量的服务年限不足5年;169座为中度危机,服务年限为5到10年;70座为轻度危机,能支持10到15年。
经专家评估,这些危机矿山中有485座存在资源潜力,其中预测资源量可达中型以上的约占1/3。之后,项目办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专项进行了全面部署,编制了我国主要固体矿产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实施方案。
2004年,调查人员选择辽宁红透山铜矿、湖北大冶铁矿、辽宁阜新八道壕煤矿、云南个旧老厂东铜锡矿、湖南瑶岗仙钨矿等9个典型矿山作为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察工作的试点,一方面探索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在理论方法等方面获取宝贵经验。获得初步成效后,又在2005年启动了第一批40个危机矿山项目,将专项正式推开。
从2006年到2009年,全面开展了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察工作,发现并探明一批新增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同时,开展危机矿山共生伴生矿产与尾矿综合利用研究评价。
自2009年开始,除了完成勘察项目收尾工程以外,对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的实施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我国各类矿山企业超过14万个,全面调查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最终有216座国家紧缺矿种的大中型国有、并经评估具备资源潜力的矿山进入了找矿专项。”叶天竺介绍,而其找矿的重点主要聚焦在“深部”。
深部找矿成果
2004年,已濒临倒闭、准备转业转产的阜新煤矿被列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察工作的试点。勘探人员在对阜新煤矿整个地质结构进行专门的评估和研究后,在阜新盆地南面的黑山盆地的八道壕煤矿深部发现了7500万吨的接替资源,使八道壕煤矿可延长寿命30年,原本山穷水尽、濒于破产的八道壕煤矿重新起死回生。该矿的商品煤由2005年的50多万吨,飙升至153.8万吨。2006年,阜新煤矿集团实现企业总收入36亿元,比2005年增加7.3亿元,提高31.6%。
无独有偶,类似的故事在山西支家地铅锌银矿上演。2002年前后,支家地铅锌银矿也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但勘探人员经调查在1320米以下找到了共计46万吨的铅锌矿和1800多吨的银矿,比支家地原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多一倍,使本已准备拍卖的矿山企业又可延长开发寿命20年以上。
截至2008年,找矿专项取得了显着成效。在216座矿山开展接替资源找矿,有166个矿山找到接替资源,其中仅探明的煤炭就有45.89亿吨,相当于以前一个阜新煤田的开采量;探明的铁矿石有6.95亿吨,铜矿196.36万吨,铅锌矿485万吨,金矿425吨,银矿5695吨……
166个找到矿的项目中,达到大型矿藏规模的有34个,中型以上的有62个,即共有96座是大中型矿产,成功率高达44%,普通找矿的成功率一般仅为5%。
经评估,已探明矿藏资源量的静态产能可达到10882亿元,静态的利润可达1974亿,而5年来专项的投入仅为36亿元左右,综合回收率高达60%左右。
更重要的是,专项取得的社会效益喜人。叶天竺介绍,河南的王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企业濒临倒闭,矿山负责人本已带着职工外出打工,但后来勘察人员在深部找到了1.54亿吨煤矿,从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50年以上,3000多名职工又回到了自己的矿山。
据统计,166个找到接替资源的矿山能延长寿命5年到30年左右,平均年限为12年,能够稳定职工60余万人。
就矿找矿技术
“在我国,动员高层次的专家、专业的地勘单位对矿山进行集中度很高的找矿,恐怕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叶天竺认为,此次找矿专项之所以能取得重要成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采用了新的找矿思路——就矿找矿。
叶天竺介绍,长期以来,我国整个地质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和矿产开发是分开的体制,大多数地勘单位对矿山的找矿不是特别熟悉。后来,矿山企业接替找矿的工作也慢慢停顿。而对地质考察工作来说,一是感觉在空白地或没有矿山的地方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基地周期较长,难度也很大,一般需要经历预查、普查、详查,之后是勘探、建设开发,然后进入矿山基本建设这样一个过程,一般需要五六年甚至八年十年的时间。而就矿找矿,可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缩短矿产资源基地建设周期。
不过,叶天竺同时表示,深部找矿主要面临两大困难:一是深部找矿给勘察技术带来难题;二是在探明资源已枯竭时,需要有新的探矿思路。
“深部找矿涉及到整个方法、体系、技术体系的重新建立。”叶天竺介绍。经过5年的努力,勘探人员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创建了成矿地质作用研究、矿田构造研究、成矿流体标志研究“三位一体”的固体矿产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方法。以成矿地质体与矿体空间关系确定找矿方向,建立了成矿构造特征在深部预测找矿中的判别准则,确立了成矿流体物质迁移沉淀的矿物标志,建立了流体“地球化学障”理论在深部找矿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实践证明,应用该方法体系指导深部找矿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我国深部找矿领域提供了比较系统的方法体系。
此外,在深部找矿过程中,1000米以上的钻探已被看做常规钻探,如有需求,也会达到1500米以上。
“实际上,国外的勘探深度也已达到了2000米以上,南非的金矿甚至达到了3000米深度。深部开采技术早已解决。”叶天竺说,我国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一些探矿方法及深部钻探技术方面都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如在深部找矿过程中,他们还首次在国内成功采用了万分之一的航空磁测技术找矿。
成果背后深思
深部找矿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效应固然令人关注,但叶天竺同时认为,深部找矿所带来的启示更应引人深思。
一是我国深部找矿的潜力大。叶天竺认为,我国东部地区或中部地区矿山的原勘察和开采深度远远不够。比如原来的探矿在500米左右,深的800米,最多到1000米就到头了,而像胶东地区在1960米左右的地方还探到了1.24米厚的矿体。
“可以想象,原来我们在500米或者800米以上探明的资源量完全可以翻一番。”叶天竺说。此外,在长江中下游,研究人员深部找矿也有很好的成果,在湖北铜陵山1000多米的层次见到了厚大的铁铜矿。“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刚刚开了一个头,我们看好深部会有比较好的资源。”叶天竺说。
叶天竺认为,如果按深部找矿技术找矿,找到的资源可能翻番。“500米以下的矿产蕴藏量并不比地表矿产量少,最近10年找到的矿产不低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找矿量。”叶天竺说。
第二个启示是我国资源战略应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叶天竺认为,在资源利用方面,要通过深度找矿,实现和平发展,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应立足国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启示是,中国的矿业体制应从深层次进行改革,必须遵照
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走集约化的道路,彻底改变原来分散、粗放的矿业公司模式,建立现代矿业体制、矿山企业和经营方式。
近年来,我国矿业需求的增长使矿业勘察和开发达到了高潮,也应运而生了一批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如中金集团、山金集团、紫金集团等,还有一些民营的大型矿业企业,基本走上了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它们不仅拥有大量的矿产企业,同时也在开展投资、勘察和开发的工作,并利用开发获得的效益去弥补勘察所需的投入,“这已基本与国际矿业体制接轨,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现代矿业体制必然会占主导地位,今后‘危机矿山’这个名词就变成历史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