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简介
赛道每年举办著名的印第500大赛每年会吸引三十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虽然这个比赛跑的不是F1赛车,但也少数几个F1的车手在这里比赛,过去Alberto Ascari、Lloyd Ruby、Troy Ruttman与Rodger Ward这几位F1车手曾经参加过印第500大赛。一级方程式的组织人士也希望迈克尔-舒马赫、前卡特车冠军维纽夫和蒙托亚等名将能够吸引到同样多的观众到现场观看F1。F1美国站曾经于达拉斯、拉斯维加斯、长堤、凤凰城以及印地安那波利斯举办过。1991年F1美国站于凤凰城举办,当时由塞纳胜出,之后美国站在F1赛程表中消失。
为了使美国站重返F1,曾经有人建议想在拉斯维加斯主办F1比赛,但是该处的酒店并不同意让高速赛车在他们的酒店大堂前飞驰,于是F1回到了印地安那波利斯赛道。为了适应F1比赛的要求印地安那波利斯赛道再次修改,在原本椭圆形的赛道范围内,增加了新的路线,并将以顺时钟方向替换传统的逆时针方向起跑。2000年美国站重返F1,首场的胜利由舒马赫获得。
印地安那波利斯赛道总长4.192公里,由负责工程建设的主任凯文-弗尔贝斯设计。F1赛车在椭圆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发车。一级方程式的比赛会使用2/5的椭圆路段,大约一英里长。第一个弯是右弯,将近直角,也就是在椭圆的第四弯入口之前。剩下还有8个右弯和4个左弯。所有赛场经过第13弯进入椭圆。
自从2000年正式承办F1以来,舒马赫在这里两次获得冠军,巴里切罗和哈基宁各一次。由于美国方面承办F1的经验还不丰富,加上车手对赛道的不适应,这使得众多车队很难在美国取得好成绩。后来
国际汽联将美国大奖赛的比赛日期提前,以利于商业开发和车手的备战,因为美国站的前一站就是加拿大大奖赛。
2008年起美国站退出F1赛历,退出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印地安那波利斯赛道从此退出F1舞台。汉密尔顿成为最后一个在印地安那波利斯赛道登顶的分站赛冠军。
2012年,美国站重回F1赛历,举办地为休斯敦西北部小城奥斯汀。
赛道特性
赛道两旁有临时建造的轮胎墙或者永久的水泥护墙。而在第13弯、椭圆大直路上没有缓冲区,直接对着水泥墙。在如此高速的赛道没有缓冲区是极其危险的。而且由于国际汽联对F1强制采用有条纹的轮胎,使赛车抓地力比卡特车还要低。
一级方程式赛车在YardofBricks将达到195英里时速(312km/h)。在进入第一个弯时速以前将达到200英里(322km/h)。在第九个弯,车手要把赛车速度降到55英里/h(88.5km/h)。车手经过一个右弯进入椭圆跑道。此时速度约为100英里(160.9km/h)并且开始加速。在美国站如果上演卡特(CART)车手莫亚的意外或者意大利蒙扎的情况,是不足为奇的,也是我们车迷非常不想看到的。或许今年没有大意外,但是相信如果美国仍然按照卡特车的赛道来搞F1,意外迟早会出现。
印第安纳波里斯跑道的确复杂。跑道的高速赛段其实卡特/硬地赛车椭圆跑道的一半,赛道的一侧是水泥护墙,其中一个高速弯就是椭圆的弯道。椭圆赛道上的弯对于赛车、车手都有致命的危险性。如果喜欢看CART赛车的车迷一定不会忘记1999年最后一站摩亚的意外。F1众多车手中,没有多少人有跑卵形赛道的经验。从来没有玩过这种卵形跑道的F1车手将在此地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
历届冠军榜
2007:路易斯-汉密尔顿(迈凯轮)-L.Hamilton (McLaren)
2006: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5: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4: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3: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巴里切罗(法拉利)-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1:哈基宁(迈凯轮)-M. Hakkinen (McLaren)
2000: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戏剧的一幕
2005赛季的
F1大奖赛绝对是一场闹剧,由于米其林轮胎的安全问题本站赛事不得不在一片叫骂声中落幕。比赛的主角已经不是各个车队和车手,轮胎制造商和国际汽联之间的角力才是最大的看点。拉尔夫-舒马赫撞车退出本站赛事,随后米其林希望通过各种手段解决事端,但是国际汽联的坚持使得最后整个米其林旗下的车队不得不选择罢赛。最终本站比赛在闹剧中收场,仅仅有6部
普利司通轮胎参加了比赛。比赛毫无悬念,法拉利双雄包揽前2名,就连之前获得积分都十分艰难的乔丹车手蒙泰罗都登上了领奖台。这场比赛是整个2005赛季F1赛事最具有戏剧性的一站,好在对于赛季的最终赛果没有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