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观
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卫道观位于苏州平江路卫道观前16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初名会道观,始建于元初,道士邓道枢所创,在原宋代上官氏废圃上建立。明初归于玄妙观。成化十二年(1476年)主持张复淳重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长洲县令吴世良捐俸修葺,更今名。清康熙四年(1665年)周宏教重修扩建,嘉庆十五年(1810年)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1917年和1953年又几度修缮。
建筑状况
建筑格局
整体坐北朝南,20世纪50年代初占地1950平方米,有殿宇54间。现存建筑主要为中路及西路。中路依次为山门、灵官殿、玄帝殿、三清殿、后殿(斗姆殿),其中三清殿是全观的主殿。从光绪元年《重修卫道(观)记略》的碑文中,可知三清殿始建自明正德四年(11509),距今已近五百年了。清道光时,重兴土木,光绪元年,又进行了适度的修缮。此殿至今基本完整,面阔三间13米,进深17米,高10余米,硬山造,扁作梁架,两山墙全用抹角方石柱,柱础均为青石素覆盆式,尚存明代遗构。殿内有造像碑和重修记石刻多种,扇面墙上的彩色道教壁画和前金柱上的蓝地金字抱柱对联犹清晰可辨。当初香火鼎盛时,分别在玄帝殿和三清殿中供奉北极玄天上帝和三清神祇,上置云头,下摆供品,灯烛辉煌、香烟缭绕,盛极一时。观中各进殿宇之间均为天井。中路殿宇两侧均有廊庑,分别以月洞门与东西两路相通,门上原有水磨细砖门额。西路为西华堂,前后共三进。堂中原有“可与宏教“匾额;堂前另有平房五间,为厨炊、库房及沐浴之所,并有古井一眼。墙外原有空地亩许,曾是观中道士高树杂木、种植蔬果之所。堂西与礼耕堂潘宅隔墙相邻,潘宅中的白皮古松与紫薇的青枝绿叶伸过高墙,与道观相映成趣。
主要建筑分布
卫道观东路为东华堂,供奉文昌帝君像,规模布局与西华堂大体相仿。所存建筑为中轴线上的山门、玄帝殿、三清殿、后殿以及西华堂、西庑等。三清殿为硬山造,面阔三间13米。进深17米,高10余米。梁架为扁作。两山面用抹角方石柱,柱础为青石素覆盆式,尚存古制。殿内扇面墙上的彩色壁画和前金柱的蓝地金字抱柱楹联均清晰可辨。观中还有造像碑和重修记石刻多种。
历史记载
有关卫道观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洪武卢熊《苏州府志》,称其“初名会道观,宋季蜀人邓道枢以教法显于理、度两朝。宋既内附,道枢游吴中,得上官氏废圃,建此观。”邓道枢为四川绵州人,南宋理宗端平年间来苏游历,并定居在这条幽静的小巷中。元朝初年,他将自已栖居之所创建为道观,取名会道观。
此后,近百年时光流逝,明初会道观已是“观既颓落,记亦亡失”,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
成化十二年(1476)
道观住持昆玉峰人张复淳,目睹“真宇之失观,若膏肓之匿竖”,于是带头捐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并向善徒信众募征善款,重建殿宇。其间栉风沐雨十数载,新观终于在弘治年间大功告成。当时吴中文坛书界巨擘祝允明特为撰写了《会道观修建记略》以示庆贺。文中有“金谷既集,土木凑呈;夙壤聿修,新构载起。有若三清殿,有若玄帝殿,有若山门,有若夹庑,皆一日鼎成,完满弘壮。彩上塑像,玄金铸炉,泊诸法筵供具,亦复种称严备”,反映了当时善众群起响应和大兴土木的盛况,以及新、建殿宇的金碧辉煌,规模宏大。这是卫道观历史上的第一次复兴。
明嘉靖二十年(1541)
巡按御史舒汀将位于今旧学前的长洲县学迂至苑桥以东的万寿寺,而会道观恰与万寿寺相望而近,于是当时的长洲县令吴世良捐俸再度修葺此观。因为会道观正好在新县学的北面,势若拱卫,所以吴世良将会道观改名为卫道观。曾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常熟人严讷(1511-1584)为之作记。这是卫道观历史上的第二次复兴。
清康熙四年(1665)
卫道观都讲周宏教在时隔一百三十年后又一次发起了大规模的重修扩建。此前十多年,曾有道人张宏任将一块“可与宏教”的匾额赠送给周世德,冥冥中似乎在暗示着天将降复兴之大任于斯人也。郑敷教《重修卫道观碑记》写道:“是役也,修建殿宇,增塑神像,金碧丹垩,堂构罘崽。前拓明堂,立两廊庑,长逾数丈,深广半之,一供三元大帝,一供三茅真君。后则缭以墙垣。殿东、西各树危楼,凭栏四望:青山粉堞,树色塔影,晴雨皆宜。
这是卫道观历史上的第三次复兴。此后,卫道观又经嘉庆十五年(1810)、光绪十四年(1888)、民国六年(1917)和1953年几度修缮,直至1958年被用作工厂。
其它
东华堂虽忝列道观建
筑,但其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者,却是因为此处曾与明代大吏申时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人,长洲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本姓徐,后从舅姓改为申。举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一,殿试高中状元,一举跃上龙门。授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时张居正推广新政变法,权倾朝野。申时行以文字受知于张居正,从此仕途一路平坦,(明神宗)万历中累官吏部尚书,继张四维为首辅,政务宽大,世称长者。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年八十岁,谥号文定。平生著述有《赐闲堂集》四十卷。申时行同另一位苏州人王鏊,俱为有明一代大吏,权高位重,显赫一时。然申氏为人温顺。素以和事佬著称。也许是因为浸淫在吴侬软语的婉约风俗中。苏州人的血脉中总是散发着儒雅温和的江南气息。
卫道观与申时行看似了无奖
系,但却与他—生的辉煌仕途有着重大影响。《吴门表隐》载:“明申文定公时行祖宅,在混堂巷东”。混堂巷即在卫道观之北,前后两巷有多处小弄相通,来往甚是便捷,申宅与卫道观相隔不远。明嘉靖二十年(1541)卫道观重修时,他才六岁。由于家境清贫,二十七岁考中状元前,申时行都是在卫道观中日复一日伴随着晨钟暮鼓埋首苦读。冯时可在《申时行墓志》中称赞:“先生生有异微,十余岁即兼通今古业。前辈陆贞山先生亟赏许,谓是龙文万里,非外厩蹀躞。弱冠入庠,每试辄冠曹耦。”有关申时行在卫道观读书的记载有《申氏世谱》卷二《祠图引卫道观·文定公祠考》:“城东卫道观,系公少时读书处。”郑敷教《重修卫道观碑记》亦有“东日东华堂,大学士申文定公时行所书也。堂故文定读书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1 00:25
目录
概述
建筑状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