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护带
为避免和减轻噪声、烟尘、爆炸、火灾和大气污染对城市居住区的危害
卫生防护带是指为避免和减轻噪声、烟尘、爆炸、火灾和大气污染对城市居住区的危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居住区与工厂、仓库、铁路、机场间设置的隔离地带。
简介
其宽度取决于干扰与危害程度。卫生防护带内,一般植树造林,形成防护林带。如根据污染源的特点和程度,规定其卫生防护带的宽度(从污染车间中心至居住区边缘的距离)为:一级1000米,二级500米,三级300米,四级100米,五级50米。
形式
其形式有:
(1)专职防护带。在防护距离内种植宽度不等的林带,通过树木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可有效降低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浓度及噪声,防护效果好,多用于严重污染型工业;
(2)自然隔离带,利用河流、湖泊、山丘、沟谷等自然地形地貌,将工业区与居民区隔开并配置一定的林木,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交通联系不便;
(3)混合隔离带,在防护地内保留部分农业用地或布置无污染、少污染的工业辅助项目,可达到充分利用土地和节省投资的效果。
防护距离
防护距离的大小,应根据企业对有害物质的治理状况、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当地自然、气象、地形条件及环境质量要求,通过烟尘扩散计算或风洞实验来确定。在无上述条件时,亦可按照工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确定。
水源卫生防护带
防止供应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接受污染而采取卫生防护措施的地带。一般划分为戒严地带,限制地带和观察地带。戒严地带紧靠水源,界内禁止排放污水、堆放污物、设置污水沟道、渗坑等,并禁止闲人及畜禽居住和出入,充分保持卫生清洁与绿化。戒严地带之外设限制地带,界内应采取限制排泄大量污水和堆放污物等防护措施。限制地带之外设观察地带,界内应经常进行传染病检查,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17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