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
词语
卫士(wèi shì),卫兵,指负责警卫的兵士,历史上指:秦汉时守卫宫门的屯兵;武帝时长安有卫士万人;两汉时卫士系从各地选拔﹐每年轮换一次。
释义
词目:卫士
拼音:wèi shì
基本解释
[Bodyguard] 卫兵
卫士欲止。——《史记·项羽本纪
卫士仆地。
详细解释
负责警卫的兵士。
《谷梁传·僖公十年》:“ 丽姬 欲为乱,故谓君曰:‘吾夜者梦夫人趋而来。’曰:‘吾苦畏,胡不使大夫将卫士而卫冢乎!’”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卫尉掌宫门卫士,屯兵诸侯。” 清 李渔《玉搔头·弄兵》:“劲旅当先,谋臣随驾,卫士两行辅夹。” 洪深 《青龙潭》第四幕:“我兄弟一个人,只带了两名卫士,到这里来和他们硬挺。”
历史背景
秦汉时守卫宫门的屯兵。由卫尉统率。西汉时长安城内的未央宫﹑长乐宫为帝﹑后所居﹐两宫都由卫士守卫﹐城外的建章宫﹑甘泉宫﹐以及帝后寝园﹐也各置卫士。驻屯于长安两宫的卫士也就是所谓的南军。
武帝时长安有卫士万人。以后逐渐增多﹐西汉晚期﹐守寝园的卫士已达四万余人。东汉时守卫洛阳南宫﹑北宫及诸宫掖门的卫士共两千四百余人。
两汉时卫士系从各地选拔﹐每年轮换一次。按照汉制﹐平民中男丁从二十岁(自武帝始为二十三岁)到五十六岁为止﹐要服两年兵役﹐一年在郡中为材官﹑骑士﹐一年到京城当卫士。每年岁终﹐所有守卫宫禁的卫士作好交代工作﹐次岁正月﹐宫中举行飨礼以罢遣全体更尽的卫士﹐皇帝也亲自参加。西汉时在未央宫曲台殿举行﹐东汉时在南宫。据《续汉书》记载﹐在飨遣卫士时﹐还要作乐和演出角抵﹐仪式颇为隆重。飨礼毕后﹐卫士们都返归故里﹐由另一批供更的卫士来接替他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5 21:24
目录
概述
释义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