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铺村
山东省莱芜市下辖村
卧铺村位于莱城偏北50公里处,镇政府驻地9公里处,隶属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因村庄地势高常被云雾覆盖而得名卧云铺,后简称卧铺,2016年1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是茶业口镇农副产品五大生产基地 之一。
历史沿革
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初期隶属莱邑城北县石城保;
1940年隶属莱芜县七区(或雪野区);
1940年至1941年隶属章 丘县茶业镇;
1942年至1946年,隶属淄川县茶业区;
1946年隶属莱 芜县茶业区(或十一区);
1958年隶属莱芜县茶业区吉山乡;
1959年 隶属莱芜县茶业人民公社;
1985年隶属莱芜市茶业口乡;
2001年隶 属莱城区茶业口镇至今。
地理位置
卧铺村,东,北两面与淄博市山区接壤,西与章丘市毗连。
人口民族
全村144户,419口人,明朝嘉靖年间,王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继而刘、张、李、 闫等姓先后落村居住,现刘姓人口最多,潘、陈、徐、郭、商、越、孔等因种种原因,姓氏失传。
农村经济
全村耕地570亩。椿芽是卧铺村的支柱产业,也是茶业口镇农副产品五大生产基地 之一。由于村居平均海拔890多米,气候凉爽,四周群山环抱,地理 位置独特,土壤呈酸性等条件,这里的椿芽颜色红嫩,香味浓郁,梗 盘大,耐储存,其营养价值极为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 食结构的调整,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村两委一班人看到本村椿芽发展的优势和前景,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几次从外 地引进优质苗种10万余株,无偿分给村民栽植。同时制定了一系列 优惠政策,从而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占地4∞余亩的香椿生产 基地已初具规模,从一搂多粗的大香椿树到堪根堪边数不清的小香椿 树,一岭岭,一峪峪,为山村增添了无限光彩。《莱芜日报》曾先后多次进行报道。每年四、五月份椿芽采收季节,济南淄博莱芜等地客商纷至沓来,争相购买,老百姓不出门就能卖个好价钱,因为椿 芽质量好村民诚信,价格逐年呈上升趋势。仅此一项,全村年总收入 10余万元,人均200多元,收入过千元的达40户。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村民还搞起了椿芽冷储冷藏加工业务,既丰富了春节 期间的群众生活,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历史文化
由于该村地下党组织活动秘密,对敌斗争有力,群众基础好,加 之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开展工作,共产党的报社一一《泰山时报》 报社曾一度迁到卧铺村,印出的《泰山时报》,内容为宣传发动全国 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及党的重要文件等。 在抗日战争中,从前线转移下来的伤员较多,需要分散治疗,董 家峪军医处在卧铺村设后勤卫生所。为了便于掩护和治疗,轻伤员藏 在村中,伤好后组织归队,重伤员藏在堪屋中,由医生及时为他们 换药,送饭,最多时接纳伤员20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几次洗劫了村庄。1947年底, 从村南的南岭径直进村庄的国民党兵20多人,由坏分子带领,进村见可疑人员就抓。先后被抓的有王福明、刘同法、刘生花、王福政等,其中王福明是党员,军人,刘同法是共产党员。敌人用绳子捆住他们的大拇指,吊在树上用鞭子抽打,叫他们说出谁是共产党,八路军,不说就往死里打,昏迷后用凉水浇醒再打。面对敌人的酷刑,他们没有屈服,没有泄露党的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利益, 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革命精神。
旅游景点
东泉
村北峰峦叠障,东西走向的山脉透造连绵。齐长城蜿蜒盘旋,雄 居山巅之上长达5公里之多,遗迹随处可见。著名山峰有云摩台、霹 雳尖,海拔都在900多米。云摩台下有一山泉喷涌而出,古人叫它东泉。
霹雳尖
霹雳尖是章丘、莱芜、博山三县市区界限的汇合点,国务院 于1998年立的三市区交界碑就镶嵌在峰顶之处。址上危峰兀立、怪 石鳞响。齐长城的城堡与关门遗迹尚存。东西各与双堆山、布谷顶两 烽火台遥遥相望,是古代烽火传递军情及军事作战要地。山前有一洞 名曰霹雳洞,洞口在悬崖峭壁之上,元人攀入。在霹雳尖西侧,有一 山峰,古人叫它霹雳山。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5 11:5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