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已有千年历史。一种民族性的集体
舞蹈,发展逾千年,一定会形成自己成熟而稳定的风格,并不失时机地诞生许多相近的艺术形式。
民间秧歌队正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十数人至上千人不等,按一定的程式表演,秧歌队通常扮作生活中或历史神话的人物或方阵,由领舞者指挥,集体走出各种队形或图案,传统花样的二龙吐须,卷白菜心,基本动作较单纯,仿佛是民间劳作的基本动作的移植,比如挥臂跳跃、扭腰甩肩,4拍一小节,前3拍向后,后一拍退回,为增加场面的生动和演出效果,秧歌队一般要配备如扇、帕、伞、棒之类的简单道具。场面不再单调,队伍也不再那么僵硬,即使单个人也不再尴尬,大概中国民间表演者手上都得拿上什么东西,反而才能走得更稳当。秧歌完全可以视为民间自发性的群众娱乐,所以有一些民间粗朴的艺术表演理念,如开场后的演唱有领唱和走戏调,完全就是为招徕观众。又比如它的演唱,基本就是从流行的民间小调中借鉴,与专业演出团体常为某主题单独创作主题曲就很不一样。秧歌不再有往年那种宏大的场面和参与热情,但它也为许多其他艺术提供了丰厚营养,有的秧歌本身也发展成了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