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鹤绂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1997年2月13日),字合夫,祖籍山东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出生于辽宁沈阳,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
人物生平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6月7日,卢鹤绂出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卢景贵是中国上世纪早期公派赴美留学生,交通机械专家,与“少帅”张学良熟稔;母亲崔可言曾东渡日本,和秋瑾同在东京女子实践学堂公费留学,后从事教育工作。在家庭的熏陶下,天资聪颖的卢鹤绂从小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就读于沈阳市省立第二中学。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理科班。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卢鹤绂随父去天津,在河北省工业学院机电预科学习。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卢鹤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935年冬(中华民囯二十四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卢鹤绂担当纠察队员,护送游行队伍,声援古北口前线。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攻读硕士学位的卢鹤绂在导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一项热盐离子源发射性能的研究。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在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后,卢鹤绂又继续进行博士论文的准备工作。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卢鹤绂以题为《新型高强度质谱仪及在分离硼同位素上的应用》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先后被中山大学理学院、广西大学理工学院、浙江大学理学院等学校聘为教授,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卢鹤绂研究出“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原子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并在国际上首先发表,他也因此被称为“第一个公开原子弹秘密的人”。
1950年,发表了《容变黏滞性之唯象理论》一文,提出了容变黏滞性理论,进而首次推出容变弛豫方程,并以此对经典流体动力学方程(纳威尔—斯托克斯方程)进行扩充,以容纳容变黏滞性。又在美国权威刊物《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论核模型》论文。同年在浙大任教时,他开辟了分子物理领域的研究方向,并修改了纳威尔D斯托克斯非线性方程,国际上称之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
1951年,在美国《声学会月刊》上发表的《从声现象研究体积黏滞性和压缩性》一文又扩展了原来的工作,把容变黏滞性理论从声学上的应用范围延伸到全部频率。同年发表的《容变黏滞性与声之速度与吸收》一文则进一步把理论从适用于一种分子的弛豫过程,推广到有多种弛豫过程同时存在的情况。同期杂志上还发表了他的《可压缩流体之散逸函数》一文,从他自己推广了的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导出包括容变黏滞性效应的流体耗散函数。这一系列论文的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弛豫压缩基本方程被誉为“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大全》和伯格曼的名著《超声学及其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都引用了这一方程。在此期间,他还继续了对原子核结构的研究。
1952年夏,卢鹤绂被调到复旦大学讲授“热力学”及“统计物理学”两门课程,他自编教材,结果听课学生猛增,每班学生近百人。
1953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雪格瑞主编的《实验核物理》一书中,认为是卢鹤绂首先发现了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
1954年,发表用费米气统计模型估算铀235核裂变发出的中子数,扩充了爱因斯坦的化学弛豫学说。
1955年夏,卢鹤绂调到北京大学新办的物理研究室工作,为从全国各高校选调来的高才生讲课。
1956年,为全国最年轻的一级教授。
1957年,完成任务后重回复旦,被任命为原子核物理教研室主任,参与了原子能系的筹建,并积极参加了创建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工作,担任该所副所长兼一室主任。
1979年,受美国斯瓦尔斯莫大学校长的邀请作为1979—1980年度康涅尔尊贵访问教授,又应巴丁教授及其他学者邀请去伊利诺大学等20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讲学,并获纽约科学院授予的1980—1981年度“活跃院士”称号。
1979年12月—1981年6月,卢鹤绂应美国一所大学和二次诺贝尔奖得主巴丁的邀请在美国成功地进行了学术访问,在2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讲课或作学术报告,邀请方对卢鹤绂的学术水平作了很高评价,并认为虽经10年“文革”荒废,他对物理学进展仍了如指掌。卢鹤绂的研究成果多而且质高,大多具有首创性,涉及范围又广,原子物理,分子物理,从实验到理论,是一个多才的物理学家。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先后载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的《国际传记辞典》和美国传记研究院的《世界五千人物》《五百权威领导人》。
1995年检验了马赫理论的正确性,被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主编认为是向爱因斯坦挑战的新方法。
1997年2月13日,在上海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卢鹤绂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了在质谱仪中测定轻同位素丰度比的时间积分法。在国际上首次公开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提出了最早期的原子核壳模型并首次提出了核半径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流体的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并对经典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做了多项推广。60年代初,卢鹤绂对受控热核反应进行研究,提出了快脉冲、慢脉冲和稳态的三大分类法,并对其能否成功进行了深入讨论。卢鹤绂还使用时间积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确地测得锂7及锂6的天然丰度比为12:29,有美国媒体因此在头版报道了《中国人在称原子重量》。卢鹤绂创造性的实验和研究解决了前人从未准确测定的问题,他测定的数值被选定为同位素表上的准确值,被国际同位素表沿用了50多年,一直到1990年美国核数表引用的还是这一测定值。1958年,英国剑桥大学沃尔士著的《质谱学》介绍了他的时间积分法,认为这项成果来之不易。
主要研究成果有:1937年展开了一项热盐离子源发射性能的研究。卢鹤绂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了一台180度聚焦型质谱仪,并在这台今天看来颇为简陋的仪器上开始了他的工作。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卢鹤绂在测量锂7及锂6离子释放量的比值时,发现此值在不同时刻不尽相同,从而发现了“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紧接着,他又用自己发明的“时间积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确地测得了锂7和锂6的天然丰度比为12:29。1939年提出了扇状磁场对入射带电粒子有聚焦作用的普适原理,并据此设计制造了一台新型60度聚焦的高强度质谱仪。
1946年研究出估算原子弹和反应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1949年最先提出核半径公式应改为1.23×10-13A1/3厘米;1949-1956年发展出可压缩流体粘弹性理论;1959年计算了片状柱型等离子体的稳定性等等。
20世纪60年代初,卢鹤绂对受控热核反应进行研究,提出了快脉冲、慢脉冲和稳态的三大分类法,并对其能否成功进行了深入讨论。主编了《受控热核反应》一书,总结了1960年以前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方面的成果,这是中国第一本有关热核反应的专著。
1、卢鹤绂,锂离子的低温热源,PhysRev,1938,53:845。
2、卢鹤绂,在氢和三氟化硼的低气压紧缩放电中离子的纵向提取,Phys.Rev., 1940,58:199。
3、卢鹤绂,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科学,1944,27(2):9~23。
4、卢鹤绂,重核二分之欠对称,科学,1947,29:343。
5、卢鹤绂,原子能与原子弹,科学,1947,29:13~20。
6、卢鹤绂,从铀之分裂到原子弹,科学世界,1947,16:37~51,67。
7、卢鹤绂,关于原子弹的物理学,AmeJPhys.,1947,15:513。
8、卢鹤绂,海水传音,科学世界,1948,17:304。
9、卢鹤绂,新型高强度质谱仪及其在分离硼同位素上的应用(1941年美国明尼苏达 大学哲学博士论文),Nuclear Sci.Abst.,1950,4:279。
10、卢鹤绂,论核模型,PhysRev.,1950,77:416。
11、卢鹤绂,容变黏滞性之唯象理论,中国物理学报,1950,7:564。
12、卢鹤绂,从声现象中研究容变黏滞性及压缩性,JAcousSocAme, 1951,23:12~15。
13、卢鹤绂,容变黏滞性与声之变速及吸收,中国物理学报,1951,8:1。
14、卢鹤绂,可压缩流体之散逸函数,中国物理学报,1951,8:143。
15、卢鹤绂,铀核之自裂,中国科学,1952,1:77;中国物理学报, 1953,9:3。
16、[苏]СРГМихлиH著,陈传璋、卢鹤绂译,积分方程及其应用 (上、下两册),商务印书馆,1955。
17、[苏]ЭВШполбский著,卢鹤绂等译,原子物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18、卢鹤绂,受控热核反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19、卢鹤绂,高能粒子物理学漫谈,上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20、卢鹤绂,哥本哈根学派量子论考释,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人才培养
在数十年的教育、科研生涯中,卢鹤绂为中国的物理事业和培养中国第一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了自己的格言“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中国11位“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卢鹤绂的学生,他也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
获奖记录
社会任职
卢鹤绂历任复旦大学分子物理教研组、理论物理研究组、原子物理研究组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兼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
1941年,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
出版图书
人物轶事
偏爱《三国演义》
有一次,卢鹤绂去千岛湖游览。站在游艇的甲板上,接受了《中学生文库》编辑的采访。同时发表了对《三国演义》的评
他的讲话,赢得了听众的掌声。
京剧迷
人物评价
在数十年的教育、科研生涯中,卢鹤绂为中国的物理事业和培养中国第一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与诺奖失之交臂,他却实践了自己信奉一生的格言:“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光明网评)
卢鹤绂在复旦工作生活近半个世纪,为复旦留下了大量珍贵史料。(复旦大学档案馆馆长周桂发评)
卢鹤绂对物理学,特别是对核物理学作出的卓越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英国学者、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评)
“父亲把物理作为一种信仰,作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也就是后来他成功的基础。”正是因为这样的科学信仰,卢鹤绂的一生,治学、育人、爱国、奉献,身体力行,如日之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科研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卢鹤绂之子卢永亮评)
后世纪念
1998年,美国休斯顿为卢鹤绂立铜像,并创办卢鹤绂科学实验室。
2014年6月7日,卢鹤绂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在纪念会上,《卢鹤绂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正式首发。在卢鹤绂生前工作过的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前,则竖立起先生铜像。
2015年7月,由蔡沐禅、刘忠坤撰写的《卢鹤绂传》一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世人展现这位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竖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
参考资料
卢鹤绂.九三学社.2018-08-23
卢鹤绂.中国科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6 19:5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