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生是唐
沈既济《
枕中记》里的人物。书说卢生在
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
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说的“
黄粱梦”或“
邯郸梦”,都从此而出。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元朝
马致远作《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
汤显祖改编《
邯郸记》,清代
蒲松龄作《
续黄粱》。
卢生考场失意在客店里遇见了得
神仙术的道士
吕翁(明剧作家
汤显祖创作的《
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
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
瓷枕头让他枕上。然后美梦成官,富贵荣华。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
黄粱饭(
小米饭)还没熟哩。
唐
沈既济《
枕中记》里说,卢生在
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说的“
黄粱梦”或“
邯郸梦”,都从此而出。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有《
南柯记》,宋代有《南柯太守》,元朝
马致远作《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
邯郸记》,清代
蒲松龄作《
续黄粱》。
黄粱梦这座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向西。门外是高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门额上的“邯郸古观”四个大字异常醒目。大门内八仙阁迎门而立,小巧别致。
前院北房为丹房,上悬“神仙洞府”的匾额。丹房前的照壁上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大字,笔势飞舞,苍劲有力。
丹房北边是中院,院里有一方莲池,周围矮墙环绕。夏秋之交,
荷花飘香,水面映着蓝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莲池上建一座小桥,其上矗立一座尖顶八角亭,显得挺拔而有生气。穿过亭子,就是钟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
歇山式琉璃瓦顶。钟离殿的两旁,是精巧的钟楼和鼓楼,前后左右,布局和谐。再往北走,就到了吕祖殿,这是黄粱梦古建筑的主殿,比钟离殿更显得雄伟。吕祖殿上面琉璃瓦铺顶,檐下柱头斗拱饰镶,光彩夺目,一片秀色。殿前有碑碣,左右设廊。卢生殿为后殿,硬山式
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殿内有一尊
用大青石雕刻的卢生睡像。卢生头西脚东,
头枕青瓷枕,两腿微曲,侧身而卧,睡意正酣。刻工精细,惟妙惟肖。
石床高2尺、宽3尺、长5尺,与睡像连成一体。北面墙壁上绘有壁画,展现了卢生一枕而睡,一觉而梦,“富贵荣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意境。黄粱梦碑碣、匾额颇多。如金代学者
元好问为吕祖祠题诗曰:“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者,犹是黄粱梦里人。”
黄粱梦的两侧是东西行宫。1900年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
慈禧太后带着
光绪皇帝逃往西安,第二年返回北京时,沿途为其修建了行宫多处,黄粱梦的东西行宫就是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专为慈禧太后一行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