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五咏
北宋苏轼诗作
《卢山五咏》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5首五绝诗。苏轼知密州卢山,也成苏轼的足迹所在,因此写下了著名的《卢山五咏》,饮酒台、圣灯岩、三泉、卢敖洞都成为诗人抒发感情的载体。
作品原文
卢敖洞
上界足官府,飞升亦何益。
还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识。
饮酒台
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
莫向骊山去,君王不喜儒。
圣灯岩
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
何必露光芒,夜半惊童稚。
三泉
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
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
障日峰
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
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
注释译文
障日峰:诸城障日山,注文引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分明远,而云“自不远”,乃谓障日峰不足以障日,长安可见,而且蜀地似亦可见,于是动思乡之念。长安乃谓汴京,汴京并不远,障日峰并不足以障之;汴京虽不远,但欲往其地却不可,于是更思乡。这“苦”字,谓思乡之殷,思乡之切。苏轼此时不安于州守之任,“客”字道出内心之秘。
作者简介
苏轼,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参考资料
卢山五咏.搜韵网.
卢山,文化的丰碑.西部文明播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7 08:1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