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屋村,位于
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赣州市
南康区
唐江镇,是一个人口大村,现有人口1.1万人。该村是一座人文积淀厚重的
客家名村。这里自古人文鼎盛,人才荟萃,遗迹颇多。光滑的鹅卵石街,高高耸立的封火砖墙,花树蓬勃的庭院,雕梁画栋的祠堂,构着起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
据史料记载,该村始祖世兴公于北宋哲宗(1085年)自遂川县龙泉乡迁居到唐江镇龙泉巷(原太平圩墟)定居(
赣南卢氏族谱考证),以打渔、做手艺为生。追溯其1000年历史,与中国历史三次客家人大迁徙时间吻合,加上村里人文言语言,建筑风格和礼仪处事诸多生活习俗都具有典型的客家风情,给人一种
古朴、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卢屋村,在诸多古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的应该说是卢氏宗祠,据《赣州史话》—书记载,历史上的卢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末年,已有370多年的历史。宗祠建筑高大,坐北朝南,分正祠、中堂、前厅三个院落,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室内雕作精良,设施布置十分讲究,而且冬暖夏凉。在中堂和前厅之间建有桂花池,金桂、银桂各一株,树高数丈,每当花开季节,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在前厅大门两侧还摆放一对巨型石鼓,宗祠大门两边各竖立一根刻有麒麟的石制华表,展示了村里的祖先们击鼓为戒,精忠报国的
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所看到的宗祠是清光绪七年第三次重建的。前二次被毁,分别为顺治八年、咸丰六年,战乱所为,卢氏宗祠屡毁屡建,反映了卢屋村人坚忍不拨的精神。
赣南集镇头唐江,卢屋人文冠赣南,卢屋村不仅是一个千年古村,同时也是人口大村,全村卢氏人口(包括已迁出的)共有11380人,更是一个人文厚重的名村。卢屋村人自古以来崇尚读书,讲究文武之道,涌现出了不少文人武将。据《南康县志》《赣南卢氏族谱》等资料记载,卢屋村自宋、元、明、清代间共产生了进士13名,文武举人30多人,其他拨贡、庠生、廪生、登科及第者更有百余人。难怪当时有民谣:“卢屋的顶子、幸屋的品子”,这是说卢屋村读书的多,当官的也多,幸屋村的人长得漂亮。
民国时期更是把人文现象推向高潮。当时有上将二人(卢师谛上将,卢佐上将),中将一人(卢盛棻中将),少将3人(卢天鹏、卢乐尧、卢汉),特任、简任各一人,大学士20多人(到国外留学,取得学位者才能称大学士)。赣南卢氏第一次修谱(1938—1946年),1946年散谱时制了上将,中将、少将、特任、简任、大学士匾各一块,匾为红漆镏金字。卢师缔上将,老同盟会员,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推翻满清的革命,死后葬南京紫金山,卢佐上将在
抗日战争为卫立煌部将(当时为中将),特任卢铸曾代理湖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秘书厅秘书长。
解放后村里青少年,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奋发有为,在科技、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大有人在,因此具有高级工程师、硕士、博士、正副教授等职称、学位者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百人。其中尤为突出者为留学英国卢钢夫妇(其妻为项明燕女士)双双获博士学位、卢钢博士发的新型火焰成像与监测技术获英国工程技术协会(IET)2006年度工程技术创新奖。卢岚女士获硕士学位,现供职国务院新闻办,还有医学博士、博师生导师许多人。在赣南历史上一个村能出之么多人才,实属罕见,如今卢元伟、卢元良进士匾仍保留完整,清朝嘉庆元年正月初一皇帝颁发的诏书石碑仍清晰可辨。卢屋村真不愧为人文积淀厚重的客家名村。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卢屋村这一客家名村的建设和发展。唐江镇16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9个就在在卢屋村,我们要利用这一强劲东风把卢屋村建设好,使卢屋村不但要恢复昔日的风采,而且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区。相信一个卢屋新村将重放光彩,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