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仲衡(1923-2002),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县人,曾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八五”规划学科组成员、《教育研究》编委、“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组组长。
简介
卢仲衡,1923年出生于广东茂名县(现高州市),40年代参加革命,曾参加粤桂边纵队游击队,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学部(研究生)。并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从事心理学教学。由于口音问题,师生交流有困难,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已离休)。曾兼任中央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八五”规划学科组
成员、《教育研究》编委、全国中学自学辅导教学研究组组长。
人物履历
1965年开始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1982年,此项实验扩大到22个省市177个实验班。
1982年,卢仲衡主编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材》由教育部批准正式出版。
1985年,卢仲衡主持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7年,卢仲衡总结其研究成果的专著《自学辅导
心理学》出版。
1987年6月,被聘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心理学学科规划组成员。
1987年,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扩展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5000多个实验班,并被列为国家教委“七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1989年夏,《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材》由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批准为正式试用教材。
1990年,《自学辅导心理学》获国家教委全国教育科学建国40周年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1年,作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
1994年,《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材》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列入全国普通初级中学教学用书。
1999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奖励证书,卢仲衡主编的《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结构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在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1983 年以来,他主编的全国各地该项实验报告的数学和心理学论文共有1000多篇,约400万字。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研究课题--“自学辅导教学促进认知过程的发展”、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研究课题--“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结构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自学辅导教学促进学生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自学信心的成长与迁移”,均通过了专家鉴定。
贡献
论文贡献
卢仲衡的硕士论文是《不同知觉对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的实验
研究》。使用自己编写的两篇可以自学懂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材料,用30 分钟能记熟、用10分钟能记住其大意。实验时,对360名初一学生一个一个地进行实验。分视觉组(只看)、视听组(先视后听)、听视组(先听后视)和听觉组(只听)四个组,由此观测各组学生的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实验历时1年半。其结果是,无论是自然科学常识的内容,抑或是社会科学常识的内容;无论是在记忆的准确性上,还是在记忆的持久性上;无论是在充分熟记的时间上,抑或是在能读或听一两遍的时间上,都是以视觉的记忆为最好,先视后听次之,先听后视再次之,以只听的记忆为最差。这个实验研究,为卢仲衡埋藏下了自学优势论的观点。
在50 年代
,卢仲衡先生就开始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概括化形成与某些条件的依存性问题,吴江霖等在《心理学报》(1957年)发表了《儿童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动力传递的实验研究》,他是参加者之一;1957年出版了《怎样加强记忆》(科普出版社)一书,这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正式出版的心理学书,颇为畅销,发行到国外。
1961 年
,在《数学通报》发表《初二学生学习数学所产生的一些错误的分析》,在《心理学报》发表《关于平面几何“标准图形”教学的消极作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些因素的研究》;1963年,在《数学通报》发表《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几何基本概念的作用问题的实验研究》;1964年,在《数学通报》发表《关于如何减少图形交错的消极影响的问题》,在《心理学报》发表《图形交错对感知和思维过程的消极影响的实验研究》和《外周线段对图形知觉结构的思维过程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等。
卢仲衡先生早期关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对当代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贡献,同时他首创的“班集体与个体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以及主持的近40年的自学辅导教学理论与实验无不产生深刻的奠基和启迪作用。
出版图书
主要经历
1923年11月出生,广东省高州市人。 1936年至1942年就读于广东高州中学初高中,毕业。 1952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1949年3月至11月在粤桂边纵队游击队。1952年分配到
华东师范大学教心理学。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任研究员。曾兼职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七五”、 “八五”规划学科组成员,“九五”规划课题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委员会委员, 《教育研究》杂志编委。1965年他首先提出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在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自学为采主,用启(发)、 (阅)读、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 (小)结为课堂模式,以领导为关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辅教材为客体,提出和运用九条心理原则来创编《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材。1966年在北京女6中和西4中学进行实验,把自辅教材教法与常规教材教法作对比试验,初出茅庐获得可喜成绩,缩短学时,提高质量。1980年扩大实验范围,又提出自辅特有的7条教学原则,以便推广应用。1982年7月原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材正式出版,每年销售近百万套。推广到全国28个省市。现又批准为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他主编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文选》公开出版,作为全国实验者经验交流刊物,现巳出版19集,还有两集在印刷中。中科院心则研究所两位业务领导和他一起编写高中数学、物理、化学自学辅导教材,并担任第一总主编。他研究自学辅导教学30多年, 所作的自学能力成长和自学能力对理科迁移的试验,都获得成功,都无例外地优于常规教学班。还采取高2的行列式对初2的自辅班和高1常规班在5省市17个班进行自学能力对比实验,结果两者无显著差异。1983年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聘请专家对‘提高自学效果的学习心理研究”一文进行评审。此项成果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2等奖;1985年“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扩大研究结果”获《教育研究》比秀文章奖;专著《自学辅导心理学》一书在1990年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国家一等奖。1991年获中央人民政府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首届特殊津贴。《自学辅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在辽宁出版社出版。
创立教法
1965年,卢仲衡开始根据一些心理学原则编写实验教材,并进行实验。实验初始阶段,只限于初中数学一个学科,俗称“三本教学”。
“文革”期间,实验夭折两次。1981年春,“三本教学”被当时的中科院心理所所长潘菽更名为“自学辅导教学”并沿用至今。1982年,由卢仲衡主编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材》由教育部批准正式出版,此项实验扩大到22个省市的177个实验班。1987年,总结其研究成果的专著《自学辅导心理学》出版,实验扩展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5000多个实验班。1989年,《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材》由原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批准为正式试用教材。1990年,《自学辅导心理学》获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科学建国40周年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材》经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列入全国普通初级中学教学用书。同时,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研究课题---“自学辅导教学促进认知过程的发展”,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研究课题---“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结构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自学辅导教学促进学生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自学信心的成长与迁移”,都展现了该实验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至2002年,卢仲衡去世,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实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