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坦星(英文名:Kapteyn's Star,也称为GJ 191、HD 33793或CD -45 1841)是一颗位于
绘架座的红色
次矮星;它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晕星。它的
视星等接近于9,可以通过
双筒望远镜或者望远镜观察到。
荷兰天文学家
雅各布斯·卡普坦于1898年首次将注意力引向被称为卡普坦星的恒星。大卫·吉尔和雅各布斯·科尼利厄斯·卡普坦于1897年将它命名为CPD-44 612,并将其列入Cape photographic Durchmusterung for the equinox 1875 (−38 to −52)。这个目录是基于吉尔在1885-1889年间在
开普敦天文台的观察,是与卡普坦合作创建的。当他查看星图和照片时,卡普坦注意到有一颗恒星,这颗星于1873年被B.A.古尔德命名为C.Z. V 243,似乎消失了。然而,R.T.A. 英尼斯在离缺席恒星位置约15
弧秒的地方发现了一颗未记录的恒星。很明显,这颗恒星每年有超过8弧秒的非常高的正常运动,并且已经显著移动。后来,CPD-44 612被称为卡普坦星,尽管罗伯特·英尼斯也应该得到同样的待遇。在卡普坦星被发现时,它是当时已知自行运动最大的恒星,超过格鲁姆布里奇1830(Groombridge 1830),不过后来发现的
巴纳德星自行运动的速度则进一步超过卡普坦星。
根据
依巴谷卫星的视差测量,卡普坦星距离
地球大约12.76光年(3.91
秒差距)。大约10,800年前,它离太阳不到7.00光年(2.15秒差距),从那时起就一直在移动。这颗恒星的大小和质量在太阳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有效温度在3500 K左右,不同的观察者之间在精确测量上有一些分歧。卡普坦星的光谱分类是sdM1,这表明它是一个
次矮星,其光度低于以M1相同光谱类型开始的主序列的光度。除了氢和氦之外,天文学家称之为
金属丰度的元素丰度约为太阳丰度的14%。它是一颗
天龙座BY型变星,被标识为绘架座VZ(VZ Pictoris)。这意味着恒星的光度会因为
色球中的磁活动以及旋转运动而发生变化,并将产生的
黑子移入和移出相对于地球的视线。
卡普坦星在很多方面都比较独特:它的径向速度很高,绕银河逆行,还有它是离太阳已知最近的晕星。它是在太空中共享一条共同轨道的一组运动恒星中的一员,名为卡普坦移动恒星群(Kapteyn moving group)。根据元素丰度,这些恒星有可能曾经是
半人马座ω的恒星,
半人马座ω是一个
球状星团,被认为是与
银河系合并的矮星系的残余。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卡普坦星在内的恒星群可能已经被剥离成潮汐碎片。
2014年,天文学家在卡普坦星的周围发现两颗行星-
卡普坦b和卡普坦c。其中的卡普坦b可能是已知最古老的
宜居行星,估计已有110亿年的历史了。然而,Robertson等人(2015年)指出,卡普坦b的轨道周期是其估计恒星旋转周期的整数分之一(1/3),因此行星信号很可能是
恒星活动的产物。作者本人并不排除卡普坦c的存在,要求进一步观察。Guinan等人(2016年)(以及之前的作者)发现恒星自转的数值较低,这一点支持了最初的行星发现。但还是需要额外的数据来确认轮调周期和解决争议。
所谓的行星接近5:2周期的可公度性,但是共振在当时还不能被证实。轨道的动态整合表明这对行星处于一种被称为拱肩共旋转的动态状态,这通常意味着系统在长时间内是动态稳定的。Guinan等人(2016年)认为,恒星可能支持
卡普坦b上的生命,但在恒星年轻(~0.5 Gyr)和高度活跃的时候,该行星的大气层可能已经被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