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山引位于
黑河市区东南8公里处,景区总面积23平方公里。
发掘文物
卡伦山一词源于满语,意即哨所,满清时期此地是江东与内地往来的必经之路,作为沿江交通的唯一关隘,这里 卡伦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塞。1988年,在修建江堤施工中,意外的发掘出距今1000多年的辽代古墓群,出土大量金银器具,对研究辽代历史和古时北方风土人情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当我们在辽代古墓群遗址参观时,深邃而凝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使人不禁深深为之陶醉。有很多游客在游览观光时,意外的从遗址中找到价值不菲的古时器皿残片。而卡伦山下、公路旁边的辽代墓葬地则是重要的古迹,去爱辉古城参观、游览的人,一般都会顺便参观卡伦山辽代墓葬地。
墓葬旁立有一花岗石座、水泥碑身的碑,上面刻着七个黑色大字:卡伦山辽代墓葬。是
黑河市人民政府立的。墓葬共有三十多座,是相连的一座座土沙丘,土丘很大。也许是由于土中含沙量大的缘故,墓葬地没有树木、荆棘生长,只有稀疏的荒草,还有若干株矮小的樟子松幼树,可能是从不远处飘落的种子发芽而生长出来。
听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河分所所长张鹏和爱辉历史陈列馆馆长陈会学介绍说:卡伦山古墓葬是1985年6月当地农民推土取沙时发现的,同年8月,考古工作者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共发掘了19座墓葬,出土铜器、铁器、陶器、骨器、漆木器和装饰品等文物150余件。金属器中以青铜器最多,主要有铜马镳饰,镳,即为马嚼子。出土几件平面为圆形、多数正面中央突起、有的下方带一长方弧形的饰件,背后大多附有一桥状钮。圆形正面饰有四组八组八条镂空的细长椭圆形纹饰。铜铃,形式多样,有的呈长三角形,有的是圆球形,最奇的是蛇头形,造型生动逼真。出土的青铜器还有铜带扣饰、铜环铜管、十字形铜泡饰等,出土的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反映了当地青铜
铸造业
卡伦山铸造业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出土的铁器有铁带扣、铁马衔等马具品,有铁削刀、铁甲片等。出土的银器只有一件,是一只银耳环。出土的陶壶、陶罐,壶罐大多为素面,个别饰弦纹,压印纹,其中典型的是瓜棱壶,上面还刻有类似文字的符号,还有高领壶、夹沙罐、压印纹罐等,多为泥质灰陶。骨器中有骨匕、骨珠。出土的装饰品质地主要有玛瑙、绿松石和料器等。玛瑙饰物有管饰、珠饰,均磨制精细,造型美观,令人难以置信。另外,还有桦皮器出土,桦皮器是北方民族的发明和创造,精致的做工体现了北方民族的聪慧。北方鲜有漆器出土,卡伦山古墓葬出土的漆器便显得异乎寻常的珍贵。这件漆器为木胎漆盘,木胎的树种为落叶松。漆盘的装饰风格近于两宋时期,但造型、工艺不同。它显得古朴、简练,木胎的制作工艺独具匠心,根据木材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径切薄木板和纹理交叉胶合的技术,体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件我国发现最北端的古代漆器,极为罕见,文物考古价值较高。
历史意义
卡伦山墓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左右,墓葬地地势平坦,临近黑龙江,是古代先民劳动、生活的适宜之地,可惜还未曾找到墓葬地主人生活的村落。从出土的遗物可以推断墓地的主人生前是经营畜牧业,兼事渔猎,当时已过着定居生活。从年代和族属上看,应为辽代女真人一支所留下的文化遗存。卡伦山古墓葬的发掘,对研究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北方民族的墓葬制度、形式及习俗,都提供了资料。
风景民俗
卡伦山沿江带长数百米,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江面最窄处仅50米,两岸人民鸡犬相闻,世代友好。站在江边,俄罗斯风光尽收眼底。近年来,卡伦山加强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沿江风景区已具备旅游、观光、垂钓、美食等多种功能。作为黑河沿江旅游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卡伦山除秀美旖旎的风光外,满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作为少数民族,卡伦山满族饭店推出的满族传统名菜“七碟八碗”,加之黑龙江特产鱼“三花”、“五罗”,游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会被浓浓的满族风情环绕。
风景魅力
世界公认的三大旅游资源,卡伦山风景区即占其中两项,第四冰川时期留下的原始森林覆盖原11242平方米,濒临绝迹的红株杨、三叶松等珍贵物种在这里都能觅得踪迹。冬季,这里将举行以狗爬犁、雪撬为主的满族传统竞技比赛,届时,冰雕、雪雕、滑冰、滑雪等冰雪项目。
卡伦山风景区虽没有卧牛湖那样风光迷人的景致,也没有爱辉历史陈列馆那样完备齐全的设施,但这里有质朴好客的八旗人民,有渊源悠久的人文历史,有这多情的山山水水伴您度过轻松、惬意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