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隶属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系蒙古语,意为“银色的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地处
欧亚大陆腹地,西、北、南三面环山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面积2.72万平方千米,辖2个县级市、2个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88198人。
历史沿革
早在2000多年前的
春秋战国时期,博尔塔拉为塞种人的游牧地。
西汉初,分布在
河西走廊的月氏被匈奴单于冒顿击败,西迁到天山西部及博尔塔拉一带。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
西域都护府”,至此,包括今博尔塔拉地区在内的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正式归
汉朝中央政府管辖。
隋开皇二年(582年),
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博尔塔拉一带属突厥西面可汗。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唐朝在西突厥地区设瑶池都督府,博尔塔拉等地属瑶池都督府统辖。唐永徽二年(651年),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背叛唐朝在双河(博尔塔拉河流域)自立为汗。唐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击灭阿史那贺鲁势力,在博尔塔拉设双河都督府。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唐朝又在庭州改金山都护府为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包括双河都督府在内的天山以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7世纪末,西突厥一部突骑施部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占据着天山以北包括今博尔塔拉在内广大地区,并和唐朝保持着隶属关系。唐开成五年(840年)后,喀喇汗王朝建立,博尔塔拉在其领域之内。
西辽时,博尔塔拉和西辽保持隶属关系。
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蒙古
成吉思汗灭西辽,征服西域。宋宝庆无年(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把包括博尔塔拉在内的额敏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封为三子窝阔台的领地。
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汗为窝阔台汗后裔划分封地疆界,将包括今博尔塔拉在内的伊犁河流域至阿姆河的广大地区封为窝阔台之孙海都领辖。元中统五年(1264年),忽必烈在阿力麻里(今伊犁霍城附近)设行中书省,博尔塔拉隶阿力麻里行中书省管辖。元大德十年(1306年),察合台后裔笃哇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汗国领地,博尔塔拉亦成为察合台后王领地。
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察合台后王歪思汗西迁
阿力麻里,称为
亦力把里,博尔塔拉为其统治。明正德年间哈萨克人在阿拉套山一带游牧。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卫拉特部进入博尔塔拉游牧。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准噶尔首领进攻哈萨克人,征服托克马克地区及阿拉套山两个哈萨克部落。博尔塔拉为蒙古准噶尔部所占有。
清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平定叛乱重新统一西域后,在惠远(今霍城县)设伊犁将军府,总理南北两路军政事务。乾隆二十七至二十九年(1762~1764年),清政府令河北张家口调察哈尔官兵2000名,携眷移驻新疆,其中1800名被安置在博罗塔拉河(今博尔塔拉河)、赛里木湖等地。特设一营,称为察哈尔营,并设察哈尔领队大臣,专管察哈尔官兵事务。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自伏尔加河流域归来,西路一旗约400户,近3000人,被安置在精河一带游牧,归伊犁将军节制。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晶河(今精河)筑新城,改典史为粮员,隶乌鲁木齐都统管辖。
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粮员为巡检,隶库尔喀喇乌苏厅。光绪十四年(1888年),精河厅改设抚民直隶厅,隶镇迪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精河厅改隶伊塔道。民国2年(1913年)4月,精河直隶厅改为精河县。
民国三年(1914年),察哈尔领队大臣改为领队官,隶新疆都督节制。民国九年(1920年)1月7日,建博乐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1日,成立温泉设治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10日,温泉设治局改升温泉县。自此,3县建制形成,隶属伊犁行政长公署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27日,三区政府成立博东总管府;3月3日,温泉县成立总管府;7月,三区政府又先后改博乐、精河、温泉为县政府。同年,直属伊犁三区革命临时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10日,温泉县并入博乐县;12月1日,恢复温泉县建置。
1950年,将原三区革命精河县、博乐县、温泉县政府改称为博乐、精河、温泉县人民政府,隶属伊犁专区。
1954年4月14日,博尔塔拉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成立。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宣告成立,首府设在博乐县城,辖博乐、精河、温泉3县。
1955年2月20日,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区改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1958年6月19日,撤销博乐县机构,保留博乐县名称,由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博乐县各区、乡。
1962年11月7日,恢复博乐县建制。
1968年12月至1969年4月,先后成立由军代表、领导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三结合的自治州及3县革命委员会。
1975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撤销,其所属农五师并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州革命委员会下设农垦局管理相关事宜。
1979年9月2日国务院批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代管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改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接管辖。
1980年6月,博乐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博乐县人民政府。
1981年3月,精河、温泉县革命委员会改为精河、温泉县人民政府。
1982午,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农五师也于4月1日恢复原建制。
1983年4月,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决定改自治州革命委员会为自治州人民政府。
1985年9月21日,博乐县撤县建市。
1990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阿拉山口为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
1992年2月11日,州人民政府成立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行政关系上隶属州人民政府,业务上受自治区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为州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行使行政管理权限和口岸管理职能,为县级建制。7月25日,州党委成立阿拉山口地区工作委员会。
1993年1月8日,州党委决定将阿拉山口行政区管理委员会、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合为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直属州人民政府领导,除执行国务院授予的地方口岸管理机构的职权外,州人民政府授予县一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和职能。
1996年1月12日,州党委决定撤销中共阿拉山口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阿拉山口地区委员会,2001年7月23日,更名为中共阿拉山口口岸委员会。
2012年12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县级阿拉山口市的批复》,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管辖。29日,正式挂牌成立
阿拉山口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10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下辖2个县级市及2个县。州人民政府驻地博乐市青得里大街20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端,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北部和西部以
阿拉套山和
别珍套山西段山脊与哈萨克斯坦的
阿拉木图州为界,边境线全长372千米。东北部与
塔城地区的
乌苏市、
托里县相接,南部与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
尼勒克县、
伊宁市、
霍城县相邻。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博乐市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
乌鲁木齐市524千米,西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
伊宁市219千米,北距中哈边界的
阿拉山口居住区76千米(以上均为公路里程)。全州地域东西长315千米,南北宽125千米,总面积2.72万平方千米,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的1.7%。
地形地貌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西、北、南三面环山,中间是喇叭状的谷地平原。自治州属北天山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地质构造线的发育方向因受纬向构造控制,均为东西向。大构造单位的形成时期分为加里东期和海西宁期。在加里东期主要形成别珍套褶皱束,其轴部有大量花岗岩侵人体,两翼为泥盆系及石炭系地层。州境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间是谷地平原,西部较窄,东部开阔,整个地形由南、北、西逐渐向中、东部倾斜,并似喇叭状逐渐开阔。阿拉套I山西端的厄尔格图尔格山,海拔高度4569米,是全州最高点。东北部的艾比湖,海拔仅189米,是全州最低处。地貌特征大致由南北两侧山地、中部博尔塔拉谷地和东部艾比湖盆地这三个较大的地貌单元组成。
气候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远离海洋,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主要特点是气温日、年较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气温回升快且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降水稀少、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光照充足;夏季多雷阵雨和冰雹,春秋季多大风,冬季多连阴雾。自治州境内的年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均气温下降0.3~0.4℃。由于地势是西高东低,因而年均气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自治州日照充足,太阳总辐射年均5390~5700兆焦耳/平方米。艾比湖盆地因地势低,云量和风沙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400兆焦耳/平方米;博尔塔拉河谷地势稍高,云量、风沙较少,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760兆焦耳/平方米。自治州年均降水量为90~500毫米。
水文
博尔塔拉河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最大的河流。博尔塔拉河年平均径流量温泉站2.85亿立方米,河长97千米,流域面积2206千米;博乐站4.52亿立方米,河长177千米,流域面积6627平方公里。精河次之,年平均径流量3.55亿立方米,长75.2千米,流域面积1119平方千米。乌尔达克赛河年平均径流量0.97亿立方米,长82千米,流域面积938平方千米。阿恰勒河年平均径流量0.92亿立方米,长55千米,流域面积628平方千米。大河沿子河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长78.8千米,流域面积1697平方千米。此外,还有75条山沟水、17处平原泉和52处山泉。自治州有大小湖泊5个。面积在400平方千米以上的是艾比湖和赛里木湖。艾比湖水域面积400平方千米,湖面高程195米,人湖水量3.303亿立方米,水质咸。赛里木湖水域面积457平方千米,湖面高程2074米,水质微咸。在全疆的湖泊中分别占第四、第五位。大海子水域面积0.09平方千米,湖面高程2500米。小海子水域面积0.05平方千米,湖面高程1800米。沙哈龙尔水域面积0.05平方千米,湖面高程2500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水资源总量23.9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22.09亿立方米偏多8.4%,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2.19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0.5%。全州主要河流偏少幅度在二成左右,属枯水年。地下水资源量1.743亿立方米。全州各类水利工程总供水量16.7284亿立方米。其中通过水利工程利用地表水量9.6395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7.6%;开发利用地下水7.08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2.4%。全州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庠10座,各类中、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0.717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少蓄0.1089亿立方米。
2023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全年水资源总量为24.05亿立方米,年总供水量18.0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87%,提高0.17个百分点,安全饮水普及率100%。
动物资源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有野生动物上百种。已查明的脊椎动物有397种,列为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78种。主要有四爪陆龟、北山羊、雪豹、新疆北鲵、黑鹤、胡兀鹫、大天鹅、疣鼻天鹅、猎隼、盘羊、鹅喉羚、马鹿等;初步查明珍稀野生动物有3纲、10目、17科、39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有紫貂、雪豹、北山羊、金雕、河狸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7种,有棕熊、石貂、雪兔、高山雪鸡、鹅喉羚、盘羊等;属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的有赤狐、白鼬2种;属自治区二级保护动物的有伶鼬。此外,境内有世界濒危动物新疆北鲵,仅见于温泉县。
植物资源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野生植物有1431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15种。主要有胡杨、白梭梭、中麻黄、肉苁蓉、甘草、精河沙拐枣、雪莲、秦艽等。植物类药用资源79科、413种,以甘草、麻黄、沙棘、枸杞、罗布麻、贝母等为主。
矿产资源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多种成矿地质条件,已发现黑色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32种,发现矿床、矿点140多处,开发利用矿产18种,有各类矿山企业64户,年产矿石量93.44万吨。其中,金、铜、石灰岩、盐、芒硝、饰面花岗岩资源丰富,属优势矿产;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钼和锑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灰岩、石膏、珍珠岩、大理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已探明储量:盐12500万吨,硫酸镁10700万吨,钼10256万吨,硭硝9700万吨,钨6246万吨,铅3386万吨,碘400万吨,钾盐200万吨,铜178.9万吨。建材矿产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珍珠岩、大理岩和花岗岩等,产地20多处;化工矿产主要有盐、硭硝、磷、硫酸镁等,产地12处;盐产地3处,主要在精河县艾比湖周围;金属矿产矿床(点)56处。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底,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人口(常住户口人口数)478509人,比上年末增加3103人,增长0.65%。其中,城镇人口201838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2.18%,乡村人口276671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7.82%;按性别分:男性人口241003人,女性人口237506人。全年出生人口5309人,出生率为11.13‰,比上年下降2.2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817人,死亡率为8‰,比上年下降2.0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1492人,自然增长率为3.13‰,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全州有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35个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88198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生产总值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5.84亿元、增长6%,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19.6%;第二产业增加值147.02亿元、增长17.3%,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27.2%;第三产业增加值287.37亿元、增长5.8%,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53.2%。
财政收入和支出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财政收入74.57亿元、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19亿元、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20.74亿元、下降0.7%。分税种看,增值税(含改征)9.97亿元、增长5.7%;城市维护建设税1.16亿元、增长2.8%;土地增值税0.9亿元、下降19.3%;耕地占用税1.06亿元、增长1.4倍。非税收入28.45亿元、增长25.6%。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18亿元、增长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998万元、增长9.5%。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财政支出215.13亿元、下降1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2.7亿元、增长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77亿元、增长5.3%;公共安全支出8.29亿元、增长14.5%;教育支出21.12亿元、增长0.1%;科学技术支出2.53亿元、增长1.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14亿元、下降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亿元、增长5.8%;卫生健康支出9.57亿元、下降22.7%;节能环保支出5.37亿元、下降34.1%;城乡社区支出19.63亿元、增长40%;农林水支出35.54亿元、下降7.1%;交通运输支出9.56亿元、增长39.6%;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93亿元、下降2.9%;住房保障支出5.7亿元、增长1.3%。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2.3亿元、下降37.3%。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9.8%。分县市看,博乐市增长11.1%;阿拉山口市增长0.3%;精河县增长11.9%;温泉县增长24.6%。
人均收入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16元、增长6.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26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46元、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57,比上年缩小0.05。
第一产业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37亿元、增长6.8%,其中:种植业产值83.85亿元、增长8.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9.1%;林业产值2.09亿元、下降23.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7%;牧业产值26.29亿元、增长3.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1.7%;渔业产值0.17亿元、增长55.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0.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8.98亿元、增长12.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4%。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粮食播种面积103万亩、增长2.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8.93万亩、下降34.2%;玉米播种面积92.51万亩、增长7.1%。棉花播种面积138.25万亩、增长0.8%。全年粮食产量77.4万吨、增加4.3万吨、增长5.8%。其中,小麦产量3.65万吨、下降32.1%;玉米产量72.7万吨、增长7.9%;棉花产量20.2万吨、增长8.3%;蔬菜产量21.19万吨、增长29.9%;甜菜产量42.11万吨、增长1.2倍;油料产量0.23万吨、下降5.3%。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肉类总产量4.65万吨、增长0.7%。其中,牛肉产量2.05万吨、增长6.5%;羊肉产量1.48万吨、下降4.5%;猪肉产量0.66万吨、下降5.4%;禽肉产量0.47万吨、增长2.8%。禽蛋产量1.2万吨、增长8.7%。奶类产量1.17万吨、下降11.5%。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牲畜存栏头数137.01万头(只)、下降8.3%。其中,牛存栏24.1万头、增长5.1%;羊存栏105.79万只、下降11.4%;猪存栏7.13万头、下降0.7%;活家禽存栏112.7万羽、增长0.8%。牲畜出栏107.64万头(只)、下降1.4%。其中,牛出栏11.52万头、增长5%;羊出栏88.24万只、下降1.6%;猪出栏7.89万头、下降7.5%;活家禽出栏270.54万羽、下降0.1%。
第二产业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7.6%;重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4.1%。分县市看,博乐市工业增加值增长3.6%;阿拉山口市工业增加值增长92.7%;精河县工业增加值下降39.5%;温泉县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3%。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8.44亿元、增长41.6%,实现营业利润19.6亿元、增长1.1倍。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共有发电厂50个。其中水力发电厂17个,风力发电厂6个,太阳能发电厂19个,火电发电厂1个,其他发电厂7个。全年全州并网发电量29.75亿千瓦时、增长40.8%。其中,6000千瓦以上发电厂27个,发电量28.87亿千瓦时、增长42.7%;6000千瓦以下发电厂23个,发电量0.88亿千瓦时、下降2.2%。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全社会用电量(直供口径)41.66亿千瓦时、增长1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亿千瓦时、下降26%,第二产业用电量18.88亿千瓦时、增长20.8%,第三产业用电量16.18亿千瓦时、增长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5亿千瓦时、增长13.8%。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1.81亿千瓦时、增长12.3%,乡村居民生活用电3.69亿千瓦时、增长14.6%。
建筑业情况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7%。地方本地注册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5.79亿元、增长1.9%。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完成64.65亿元、增长3%,占总产值的98.2%;安装产值完成1.14亿元、下降21.4%,占总产值的1.8%。
第三产业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8.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0%;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3.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7%。
国内贸易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3亿元、增长5.1%。按城乡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58亿元、增长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15亿元、下降11.8%。按行政区域分,博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亿元、增长5.2%;阿拉山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增长15.6%;精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增长4.4%;温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增长2.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54.83亿元、增长6%;餐饮收入4.9亿元、下降4%。
对外贸易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外贸进出口(含兵团)总值543.9亿元、增长16.2%。其中,进口总值378.3元、增长32.9%;出口总值165.6亿元、下降9.7%。
金融业
2024年末,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3.58亿元、增长6.7%。其中,住户存款419.93亿元、增长7.4%;非金融企业存款114.55亿元、下降3.7%;机关团体存款85.49亿元、下降2.8%;财政性存款43.58亿元、增长82.5%。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7.26亿元、增长14.6%。其中,住户贷款156.49亿元、增长17.5%;企(事)业单位贷款520.77亿元、增长13.7%。
2024年末,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保险业企业保费收入19.25亿元、增长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6亿元、下降1.6%;人身险保费收入11.49亿元、增长7.1%。
邮政业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69亿元(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增长8.3%。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706.3万件、增长6.5%,其中订销报纸累计1408.78万件,杂志36.02万件,包裹0.89万件等。邮政寄递服务收入569.45万元、增长3.4%。邮政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255.02万件、增长34.5%,其中同城快递业务量6.9万件、增长30.1%;异地快递业务量248.11万件、增长34.6%;邮政快递业务收入8956.72万元、增长22.3%。
电信业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通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6.92亿元、下降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8万户、增长6.9%。其中乡村固定电话用户2.14万户、下降3.2%。移动电话用户60.27万户、增长4.4%。国际互联网用户33.06万户、增长0.9%。
房地产业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2.9%。分县市看,博乐市下降22.5%;阿拉山口市实现从无到有;精河县下降98.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16万平方米、增长2.1%。其中住宅销售30.37万平方米、下降1.9%。商品房销售额14.71亿元、增长0.7%。其中住宅销售额11.83亿元、下降5.4%。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全年地方组织实施各级科技项目47项。其中:自治区级项目43项;湖北省科技援疆计划项目4项。
教育事业
2024年末,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其中,幼儿园62所、在园幼儿9497人;小学学校26所、在校学生2853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初中学校15所,在校学生14409人、增长0.6%,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38%,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9%;普通高中学校7所,在校学生8972人、增长8%;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30人、增长2.4%;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857人、下降8.4%;高等职业学院1所,在校学生8972人、下降14.8%;开放大学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251人,与上年持平。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97.1%。
文化事业
2024年末,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专业艺术表演团队2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乡镇场文化站26个,村队文化室40个。广播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其中1千瓦以上的5座。博州电视台自办电视节目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98.95%。销售体育彩票金额1.44亿元、下降6%。
医疗卫生
2024年末,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医疗卫生机构433个、增长2.4%。其中,医院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1个、增长3.6%;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个;其他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和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3027张、增长2.3%。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338人、增长3.7%,其中:执业医师1186人、增长10.3%;执业助理医师297人、增长24.3%;注册护士1866人、增长2.4%。
社会保障
2024年末,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参加基本居民医疗保险人数35.27万人、下降0.5%。其中,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9.55万人、增长4%;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5.72万人、下降0.8%;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44万人、增长2.6%。
2024年末,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公办养老机构(集中供养)3个,床位428张,与上年持平;集中供养人数175人,与上年持平。儿童福利机构2个,床位174张,与上年持平;收养人数5人、增长25%。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44亿元、增长7.6%。募集公益金1600.86万元、增长8%。接受全社会捐赠资金15.5万元。
交通运输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72公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通道”国内外的重要连接点和进出口过货关键节点,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纵贯全境,中哈输油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穿境而过,是两大交通动脉、两大口岸交汇处,312国道与219省道、精伊霍铁路与北疆铁路乌精复线在博州交汇。阿拉山口口岸是集铁路、公路、航空、输油管道四种运输方式兼有的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一类口岸,近年来,已有渝新欧、汉新欧、蓉新欧、郑新欧等39条经阿拉山口出境至欧洲腹地的“五定班列”开通运营,年开行专班次已达1200列。
2024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公路货运量2310.64万吨、增长4.6%,公路货物周转量33.21亿吨公里、增长9%;公路客运量234.82万人次、增长19%,公路旅客周转量2.18亿人公里、增长14.6%。
文化艺术
语言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巴尔虎
布里亚特和卫拉特三种方言。博尔塔拉境内的察哈尔蒙古原讲内蒙古方言,因西迁与
卫拉特蒙古(主要是
土尔扈特蒙古)长期相处,语言相习,除少部分口语发音略有不同处,已普遍讲卫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文和托忒蒙古文两种,博州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语属
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现行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
拼音文字。
宗教信仰
传统节日
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小年和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称为小年。蒙古族把春节叫大年,也称白节。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麦德尔节,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庙会。信仰
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是古尔邦节和
肉孜节,维吾尔族还有卡巴克节,回族还有圣纪节。
传统娱乐
蒙古族的传统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凡喜庆节日、宴会,均有歌舞相伴。
蒙古族民歌地方特产
博乐红提
博乐红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乐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北麓的博尔塔拉河谷和艾比湖盆地,是鲜食葡萄种植的优质气候区。由于农五师81团、83团、86团、89团、90团、91团的气候条件属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所产红提葡萄以色泽艳丽、口味纯正而闻名。
2010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博乐红提”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风景名胜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共有4个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数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271.8平方公里。保护区及景区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18%。境内的赛里木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
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中国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境内的西天山山脉中,紧邻伊犁州霍城县,是一个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湖面海拔2073米,水深85公尺,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周长90公里,水域面积460平方公里,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赛里木湖蒙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面积约458平方公里,水质透明度达10—12米。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2021年10月,入选“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