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市西北面靠海的
北门区,亦有一座代天府,称“南鲲鯓代天府”,又称“五府王爷庙”,祀奉李、池、吴、朱、范五姓鸣凤亭和舞龙亭。整个庙宇由代天府、中军府和城隍衙三部分组成。全庙采用大陆运来的石材所建,庙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被定为台湾省二级古迹。大殿后南有花木扶疏、景致优美的鲲园,是进香游客休憩之地。
资料
台南市北门区鲲江里海边的三角洲,形如大鱼,被称为南鲲鯓。这里有座台湾最古老、香火最旺的王爷庙———南鲲鯓代天府。在台湾的庙宇中,王爷庙最多,全台有近千座,都以南鲲鯓的代天府中的5位王爷为精神领袖,因此南鲲鯓代天府也被奉为全台的王爷总庙。
发展历史
台湾的王爷信仰来之于福建。古时,福建沿海“放王船”风俗盛行。当瘟疫流行时,为了让当地的人祈安求福,就要建王醮,把乘载王爷的王船送到大海,让疫病和王船一并带走。一些王船躲过海浪的吞噬,漂到台湾。由于台湾在开发之前,为瘴疠之地,当时的医药尚未发达,瘟疫一起,常常死亡无数,人心惶惶,谈瘟变色。因此,台湾百姓接到大陆漂过来的王船之后,便在那个地方捐款盖庙,台湾的王爷庙也就一座座地出现了。漂来的王船大都存放于庙内或庙旁,或为祭祀的对象,或另造小模型,供奉在神桌上膜拜。
南鲲鯓代天府建于公元1661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说300多年前,台南麻豆渔夫杨世乡发现了从大陆漂过来的王船,船上神像是李、池、吴、朱、范5位王爷,于是在南鲲鯓附近盖一草寮供奉。据说很灵验,远近逐渐闻名,香火也就兴旺起来。后筹资建庙,逐步扩大到如今这个规模。而原来的瘟疫邪神,也演变成驱瘟防疫的正神,甚至更进一步成了有求必应的万能神。传说5位王爷为玉帝所敕封,主要任务是稽察人间善恶,所以叫做“代天巡狩”,所驻王府也就叫做“代天府”。
区划
如今的南鲲鯓代天府占地约为19公顷,宫殿式建筑,精巧壮观。映入眼帘的山门巍峨壮丽,两边是长长的回廊,顶上绘有精美的图案,深邃的长度,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正门庙额上刻有“南鲲鯓代天府”的旨牌,两边有双龙护塔,运笔苍劲,雕技精湛。在三川门的左右分别设有龙门和虎门,在龙虎门后面则各有一个六角形楼,左为龙钟楼,右为虎鼓楼。凡是进香团或是贵宾入庙,就会钟鼓齐鸣,以示敬迎。三川门和龙虎门的台阶皆为三级,两侧各作五圈螺旋形,就好像是打开的卷书,所以也叫卷书阶。搭配丁字纹的红砖铺面,取其“人丁旺盛”之意。
详细
代天府门楣的石楣、石壁、石窗、石堵等全都是由祖国大陆运来的青斗石、白石雕刻而成。每柱、壁、窗等均雕有中国古代故事人物或禽兽花木。三川殿前一对八角形龙柱,苍劲浑厚,为南鲲鯓精神标志。左右两殿墙堵上,保留清代进士郑板桥的石雕竹书,相当珍贵。
代天府的屋脊为歇山重檐顶,上面刻有凤凰飞龙及各种植物造形、诸神仙传说等,活灵活现,富丽堂皇。从上鸟瞰南鲲鯓代天府的庙顶,只见层层叠叠,组合丰富,脊线转折变化精巧细致,给人五彩缤纷、豪华富丽感觉。而拜殿藻井上的屋顶作八角状,形如轿顶,俗称“轿式屋顶”,造形独特,成为该庙特有的建筑景观。
结构
整个庙分为前殿后院。庙的前殿由三部分组成。以中间的代天府为主,放着5位王爷的神像,顶上悬挂着“代天行道”的横匾,布置庄严。右边是中军府,左边是城隍衙。正殿中央有一八角藻井,出自名家之手。它是由无数小块香木榫接而成,向中心逐层嵌叠,汇集于最高点。按照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配合一年四季十二月廿四节气与七十二候所形成的卦候图而来的。整体结构奇巧,拼叠紧密,造形富丽精美,如同一幅蜘蛛结网的图案,是该庙的宝贵文物之一。后来由台湾师傅雕刻的渔、樵、耕、读四木雕,也是非常难得的艺术精品。
代天府的后殿,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青山寺。木制的门额上雕有双龙抢珠,两旁各雕有一只螭虎,姿态悠雅闲逸。
在正殿后墙、青山寺正对面的墙壁,是台湾惟一用珊瑚礁石砌成的墙壁,并做金钱图案,被称为金钱壁。金钱作九五排列,枚枚相叠,块块相扣,几乎看不到叠痕与缝隙。构图优美,意寓招财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