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路聚会所位于
上海市静安区南阳路123—145号,是上海地方教会(又名上海基督徒聚会处)于
1948年建造的一个大型教会聚会场所,
南阳路聚会所占地4.71亩,
建筑面积2207平方米,至少可容纳3000人,其容量超过上海任何一座教堂,但至今仍被占作他用。倪柝声创办的著名的
上海福音书房也设于此。
1922年,倪柝声在家乡福州创立了地方教会(又名基督徒聚会处、基督徒聚会所或小群)。从
1927年到
1952年,倪柝声和他的大约200位同工,以上海为中心,陆续在中国南北各地建立了大约700处地方教会。上海教会最初起源于
1926年底,在
上海公共租界西区
新闸路辛家花园汪佩真住处开始了擘饼聚会[1]。1927年3月,原来在南京办《晨光报》的李渊如因为南京事件的影响也来到上海。同年,倪柝声也来到上海加入。1927年,汪家搬到不远处的赓庆里(新闸路944弄),聚会也迁到那里。
1928年1月,他们在
哈同路文德里(今铜仁路240弄)租赁数间石库门房屋作为聚会所。
此后的20年间,上海教会的聚会地点一直在文德里。信徒逐渐增加到数百人后,租赁的房屋也逐渐从一幢增加到四幢,并且把四幢房子打通,可容纳400人。不过因为结构的原因,柱子不能打掉,因此会所内就不得不保留许多的柱子。楼下是聚会所,楼上是招待所、办公室、长老室等。
由于上海是中国地价最高的地方,以本地信徒的力量,很难建造会所。1933年,倪柝声去英国访问,
普利茅斯弟兄会表示,如果上海地方教会走与他们相同的道路,他们愿意出资买地造会所。该提议被倪柝声所拒绝。
1936年,上海地方教会中一位富有的老年女性信徒愿意以半价(3万元)将自己的一块地卖给教会。但是由于该信徒的女儿提出一个条件,要求在将来建成的会所内放置一块石碑,记载这个会所有一半是她母亲奉献的。上海地方教会的长老们,坚持圣经中不记名奉献的原则,宁愿将地退还。于是上海地方教会兴建新会所的计划被搁置下来。
1942年底,发生倪柝声被上海教会的长老们革除的事件,不久进入租界的日军封闭了上海地方教会。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汪佩真、俞成华从山东请来李常受,帮助恢复上海地方教会。
1948年4月,他们又从福州请回倪柝声,倪恢复尽职后,上海教会发生空前的大复兴,发起过数次声势浩大的上街福音游行,又有许多信徒仿照使徒行传中信徒凡物公用的榜样,自愿将财产献给教会,成为当时轰动上海的事件。不久信徒就迅速扩增到数千人。根据
1949年以后政府的统计,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信徒属于知识分子,许多是交通大学和国防医学院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