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散文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南阳樊绍述①墓志铭
樊绍述既卒,且葬,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公》者三十卷②,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九十一篇③,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十,赋十,诗七百一十九。曰: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己④,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必出入仁义⑤,其富若生蓄⑥,万物必具⑦,海含地负⑧,放恣横从⑨,无所统纪⑩。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呜呼,绍述于斯术,其可谓至于斯极者矣。
生而其家贵富,长而不有其藏一钱。妻子告不足,顾且笑曰:“我道盖是也。”皆应曰:“然。”无不意满。尝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还言某帅不治,罢之,以此出为绵州刺史。一年,征拜左司郎中。又出刺绛州。绵、绛之人,至今皆曰:“于我有德。”以为谏议大夫,命且下,遂病以卒,年若干。
绍述讳宗师。父讳泽,尝帅襄阳、江陵,官至右仆射,赠某官。祖某官,讳泳。自祖及绍述三世,皆以军谋堪将帅策上第以进。
绍述无所不学,于辞于声,天得也。在众若无能者。尝与观乐,问曰:“何如?”曰:“后当然。”已而果然。
铭曰:
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觉属,神徂圣伏道绝塞,既极乃通发绍述,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题解】
韩愈没有专门论文的文章,但《送孟东野序》、《答李翊书》及本篇,都是论文的重要之作。樊绍述约卒于长庆三四年间(823~824),韩愈卒于长庆四年十二月,此文写于离他辍笔不远。
本篇讲的是樊绍述的文章,实际是宣传韩愈自己的文学主张,这就是:一、词必己出,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二、文从字顺各识职;三、出入仁义,富若生蓄,万物必具。前两条指文章的文字形式,后一条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的文字,要求新鲜活泼,避免袭用陈词滥调,但又要求明白通晓,即文从字顺。文章的内容要求合于仁义,即所谓“贯道”,但又要求内含丰富多样,包罗万象,即万物必具。这三条即是文章所要求遵循并做到的原则,即所谓“有欲求之此其躅”。躅是轨迹的意思,用今天的话也可作原则解。
但是,樊绍述的著作虽多,留下的文章只有两篇:《绛守居园池记》、《绵州越王楼诗并序》。其他的全散失了。以这留存的两篇来看,虽然经过后人的研究注释,仍然艰涩难读。李肇《国史补》说:“元和之后,文笔则学奇于韩愈,学涩于樊宗师。”这说明樊绍述的文章风格并未做到“文从字顺”。欧阳修据樊绍述所留两篇文章,也批评他“孰云己出不剽袭,断句欲学《盘庚》书”,这又说明樊绍述也没有做到“词必己出”。这样看来,韩愈在此篇中所称道的樊绍述的文章成就,与事实并不符合。因此后人有说,这是韩愈“有心违俗之言”;又有说,“韩好奇,震樊之奇,不能不赞美之”;又有说,“在元和群贤竞力之时,固宜有此独树一帜者”。这些意见总起来的意思,韩愈以奇为正,以涩为顺,目的是为了提倡新体古文,打倒平庸的时文。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应指出,韩愈本人的文章是做到了词必己出、文从字顺,而又“海含地负,放恣横从”的。
【注释】
①南阳樊绍述:南阳:今河南获嘉北,为樊氏族望。樊绍述:名宗师,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②《魁纪公》:取星名自号。魁是北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总名。《史记·天官书》:“北斗运于中央……定诸纪。”自称魁纪公,有统纪文运的意思。
③凡二百九十一篇:樊绍述的著作,据《唐书·艺文志》载“樊宗师集二百九十一卷”,故旧注疑志文篇字误。
④必出于己:有两重意思:文字,不用熟语、套语;内含,不重复前人的意境。《答李翊书》说的“唯陈言之务去”,下句说的“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皆是同一意思。
⑤出入仁义:不离开仁义。仁义,即韩愈崇奉的周公孔子之道。
⑥富若生蓄:生殖蓄养极为繁富,形容樊绍述学养的丰厚盛大。
⑦万物必具:形容其学识的广博。必:通“毕”,皆、全的意思。
⑧海含地负:形容其足以包含负载万物。
⑨放恣横从:不受拘束,随意自如。从:同“纵”。
⑩无所统纪:没有系统,不拘一格的意思。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0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