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白岱村
房山区张坊镇下辖村
南白岱村是房山区张坊镇一个自然村,边上有东关上村、北白岱村,该村人杰地灵,空气清新,物华天宝,山清水秀。张坊镇作为中国磨盘柿龙头乡镇和北京市唯一的磨盘柿专业镇,是北京市郊区磨盘柿产区之一,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佳,是体现中国磨盘柿之乡产业化发展建设成果的缩影。张坊镇的磨盘柿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明代,据明万历年间编修的《房山县志》中记载:“柿,为本镜出产之大宗,西北河套沟,西南张坊沟无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数,史称磨盘柿”。自明太祖登基时,张坊就已经大规模栽培磨盘柿,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作为贡品年年进奉。自1998年起先后被中国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批准为磨盘柿生产基地。柿子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 中心评为绿色食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华名果”。
农产资源
主要农产品:秋葵、枣子、小胡萝卜、球芽甘蓝、大树菠萝
村内资源:白云母 、铁矾土
村落文化
南白岱高跷绝活儿多
听74岁的焦启华老人介绍,早前儿张坊镇周边的几个村,都有自己的绝活儿。“西白岱村是少林会,北白岱村是旱船会,我们南白岱村是高跷会。”他说,“就是为了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焦启华老人现在是南白岱村高跷会的带头人,每年正月初二开始,他就领着村里的高跷会走街串巷,给全镇15个村大拜年。“我们村的高跷是有基础的,都是一代人一代人地玩儿,我们现在踩高跷,后面一拨小孩儿弄个小短腿子跟着,这样,等老的玩不动了,小的就顶上来了。”他说,“光我经历的高跷会,就已经有三代人了。”
村里另一位热心于高跷会的老人叫刘伯森,是一位退休教员,虽然自己从来没踩过高跷,但却热衷于村里高跷历史的整理。“90年前,当时在涿州有一次汇演,有数十个村,上百个高跷会聚集去表演,人家都到了,我们南白岱村路上耽搁了。”他说,“结果就在我们村高跷会进城的时候,遇上了大暴雨,结果因为地上有水,别的村的高跷都上不去了,就我们是踩着高跷进的城,结果南白岱的高跷表演轰动了整个涿州城,出尽了风头。”
可别以为高跷是个轻松活儿,听刘伯森老人介绍,这里面惊险和高难的动作多了去了。比如形如拿大顶的“蝎子爬”,把一条腿抱到后脑勺儿上的“抱背腿”,还有什么“蹦大板”、“跳戏台”、“拉大车”……您听这名儿,演起来也轻松不了。就拿“拉大车”来说吧,所有艺人都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的“腿子”抱在别人的怀里,这么像一条龙一样地单腿蹦。“所有踩高跷的都是水浒108将里的人物,有丑角儿,有俊角儿,佗头就是领头的,得是个‘武腿子’,就是会里功夫最好的一个。”刘伯森老人说,“出去表演都是先走街串巷,然后到村里空旷一点的地方,开始表演绝活儿。上午表演完了,各村管‘靠斋’,村里每户分几个我们高跷会的人去吃饭,然后下午一敲锣,再从各家绑上腿子出来表演一会儿,这叫‘谢斋’。”
南白岱村的高跷会,现在有七八十人,“原先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高跷就给补上了,也能锻炼身体、强健筋骨。”焦启华老人说,“就是现在村里的好多人都出去打工了,平时练不起来,只能等到春节前有两个礼拜的工夫,大家再一起练练。”不过好多高难度的绝活儿,可能以后会越来越少了。“练得少是一方面儿。”焦启华老人说,“过去我们走街串巷都是土路,踩得扎实,现在村里都是柏油路了,太容易摔,而且摔一下也挺严重。”打从去年开始,村里给每个高跷会的成员都上了保险,“有人劝我们把腿子锯短点儿,可那还叫高跷吗?”焦启华老人说,“安全可以注意,不行就少玩点儿绝活儿,但老辈儿传下来的高跷不能搁下,也不能糊弄。”
企事业单位
天筑宇诚建材有限公司,金勇石材加工厂,北京怀玉石料厂,第二中学,房山南白岱福利制香厂
参考资料
南白岱高跷绝活儿多.北京晚报.2012\u5e7412\u670807\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3 17:29
目录
概述
农产资源
村落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