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感兴》是唐代诗人窦巩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抒写了千古兴亡之感,前朝事如东流不返,越王台徒为鹧鸪所栖。此诗第一句问,下三句答,谓之下答上格。该诗沉寂、荒凉的景物蕴含着人与物皆非的巨大变化,感慨之情也就在不言之中了。全诗写得空灵剔透,凄凉哀怨。
作品原文
南游感兴1
伤心欲问前朝事2,惟见江流去不回3。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4。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南游:指游历广州。
3.江:指珠江。
4.鹧鸪:鸟名。越王台:南越王赵佗所筑的台,故址在今广州越秀山上。
白话译文
带着伤感的心情,要想寻向一下汉代赵佗的旧事,但时间毕竟太久,往事已无可追寻了,眼前所见,但有珠江之水,南流入海,一去不回。
当年豪杰相聚之地,如今满眼只是染着一抹暮色的春草,显得沉寂凄凉,当年威摄南越的越王台,而今却成了鹧鸪的巢穴。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南越王赵佗曾在今广州市北的越秀山上筑台。他在汉初,也是一位英雄人物,割南越一带,“聊窃帝号以自娱”,和汉帝国分庭抗礼,后来汉文帝待以恩德,才称臣顺中央。诗人游历广州,有感南越旧事,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但全诗把古事古人一概略去不写,只有“越王台”三字才使人知道这首诗涉及到汉代赵佗。因此,这首诗着重要表现的是古今沧桑之感。此诗一上来就写明诗人的吊古之情,他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古迹,有感于千年以来的成败兴亡。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这两句写前事之渺茫,回忆之伤心。“伤心”二字总领全诗,为全诗定下基调,使全诗笼罩在一种愁云惨雾之中;同时也引起下文,人们不禁要问,何事令人这么伤心,原来诗人想起前朝之事,在汉朝,这里曾是一片辉煌的地方,可如今只见江水滔滔,一去不复返。下句中诗人用一“惟”字,意为只见江水,而别无他物,当年兴盛一时的越王台,如今是一片空空荡荡,这其中深寓着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这两句写如今越王台上的景色。“日暮”二字,点明时间是黄昏,一片朦朦胧胧,在这暗淡暮色中,惟有一片春草绿绿葱葱,一个“绿”字,写出春草的滋生蔓延,一片春色,可这“绿”字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喜色,而使人更加伤感,春草之绿,反衬了人事之非,更加显得荒凉、凄惨。下句则进一步点明越王台今日是何前景,只见上面飞满了鹧鸪鸟儿,别无他物。这句是借鸣叫的鸟儿写出越王台的空寂、凄清。
该诗描写了越王台沉寂荒凉的景色,抒发了古今沧桑之感慨。这首诗的结构与李白的《越中览古》相似而又相反。李白诗首三句一气直下,写昔日之繁华,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此诗以起句虚点前朝,而后三句一气直下,以“惟见”两字勾勒,直注结尾,实写今日,以为对照。李诗是上三下一,各自一意;此诗是上一下三,先虚后实,构思都比较别致。
名家点评
宋代诗论家吴开《优古堂诗话》:唐窦巩有《南游感兴》……盖用李太白《览古》诗意也。李云:“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宋代诗人
赵蕃、
韩淲《注解选唐诗》:此诗只四句,无限情思。故国旧都,人更物换,过而悲者,莫不踌躇而凄惨。非巧心妙手,不能模写。
宋代文学家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六:自从荆公所选《唐百家诗》,反复熟昧之,见其格力辞句,例皆相似,虽无豪放之气,而有修整之功,高为不及,卑复有余,途中而已。荆公谓:“欲观唐人诗,观此足矣。”讵不然乎!集中佳句,世所称道者,不复录出;惟佘别所喜者,命儿辈笔之,以备遗忘。
作者简介
窦巩(772?—831年), 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登进士第,为滑州节度从事。历佐山南、荆南、平卢节度幕。宝历元年(825年)入为侍御史,转司勋员外郎、刑部郎中。后元稹为浙东观察使,奏为副使,并从镇武昌。工诗,有诗名,白居易称赏其绝句,收人所编《元白往还集》中。褚藏言《窦巩传》说他“遇境必言诗,言之必破的,佳句不泯,传于人间”。《窦氏联珠集》收其诗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