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故居
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故居(Kang Youwei's Former Residence),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米市胡同43号,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原为南海会馆,康有为于清光绪八年至二十四年(1882—1898年)在此居住,是康有为在北京居住、筹划变法维新的主要活动场所。
历史沿革
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广东南海籍京官吴荣光等集资购得米市胡同董邦达旧宅。
清道光四年(1824年),米市胡同董邦达旧宅扩建为南海会馆。
清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来北京参加会试,在南海会馆北路第一进院居住。
1994年,康有为故居所在片区划为危改立项。
2004年,康有为故居所在片区开始拆迁工作。
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年内拟启动修缮康有为故居工程。
建筑格局
康有为故居整体坐西朝东,由并列的四组院落构成。北面三组为清代“三轴四部分”官府格局。中轴主院为礼仪部分,大门面阔五间临街,只辟出一间作为大门进出使用。一进院正房面阔七间,东西配房面阔各三间。二进院正房面阔五间,东西配房面阔各五间。南轴为偏院,共三进,倒座房及正房面阔各四间,前院配房面阔各三间,后院配房面阔各两间。北轴偏院为休息部分,现有三个独立小院。南院正房面阔三间,为康有为所居住的“七树堂”。七树堂北面小轩因全装有玻璃窗,类似画舫故得名“汗漫舫”。三轴以外的四部分为服务供役部分,三进小院,一进院正房面阔三间,耳房面阔一间,倒座房五间,两侧厢房各三间;二进院正房面阔五间,厢房面阔各三间;后院正房面阔三间,北侧厢房面阔两间。
主要建筑
北轴偏院中的南院为花厅院,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北房三间,硬山顶,合瓦屋面,因全装有玻璃窗,类似画舫故得名“汗漫舫”,原为康有为的书房。正房位于西侧,面阔三间,硬山顶,合瓦屋面,原为康有为的卧室,因院内原有七棵槐树,所以又名“七树堂”,今树已无存。
历史文化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治,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爽等,广东南海人,世称“南海先生”,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清光绪年间,康有为考取进士,官至工部主事,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等。
文物价值
清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来京参加会试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都在此处居住。南海会馆内的七树堂也成为其筹划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场所,为研究清末变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康有为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康有为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米市胡同43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5、6、48、70、102、105路公交车,在果子巷站下车前往。
被市内乘坐地铁4、7号线,在菜市口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康有为故居约3.5千米,驾车约14分钟。
参考资料
康有为故居.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9:4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