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省境内省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南洞庭湖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距益阳市 25km,距沅江市 5km,行政区域包括沅江市、资阳区、赫山区、大通湖区。保护区属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湖泊、永久性河流、人工湿地等,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2、3、5、6,该湿地拥有易危、濒危和极危物种以及受到威胁的生态群落。1997年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 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历史沿革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入选。
包含物种
南洞庭湖保护区记录到的兽类 13 科 23 种;鸟类 43 科 164 种;爬行类 8 科 29 种;两栖类 3 科 8 种;鱼类 23 科 114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中华鲟、白鲟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 35 种。湿地内有越冬鸟类 1000 万只以上,种群密度大。保护区内有植物 154 科 475 属 863 种。保护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季节性水位变化大,植物分布依水位梯度变化而呈带状分布,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洲滩裸地植物。主要优势植物群落有狸藻群落、狐尾藻群落、莲群落、辣蓼群落、芦苇群落、蒿草群落、鸡婆柳群落、苔草群落。引进的外来植物主要是杨树和水杉。
气候类型
南洞庭湖保护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 17℃,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 1300 ~ 1400mm,每年 3 ~ 8 月为多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9 月至次年 2 月降雨较少,仅占全年的 30%。年降水日数为 135 ~ 160 天,雨日的季节分配为春、夏多,秋、冬少。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600h。
南洞庭湖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中生代后期,燕山运动发生断陷出现断裂带,在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冲积作用下,地槽地壳逐渐为河湖物覆盖,形成平坦的湖盆。湿地西高东低,整体地貌为起伏很小的浅盆状平原。土壤为泥沙沉积而成,土层极厚,土质肥沃,透水性较高,pH值为6.0~7.0,质地从轻壤到重壤,石砾含量低,中细粉粒所占比重大。湿地内河网交错,季节性水位变化大,水涨为湖,水落为洲。湿地的地表径流量平均为9.73亿m3,年平均过境水量2245.49亿m3。湿地丰水期时周边社区都要防汛,严重的洪涝灾害为十年三遇。丰水期最深水处15.6m,积水面积 8.9 万 hm2,占湿地面积的 65.4%;枯水期最深水处仅 2m,积水面积 3.8 万 hm2,占湿地面积的27.9%。保护区湿地能调蓄长江洪水,降解过境水中的有毒物质,沉积水中的泥沙,改变区域性气候,提高水产养殖产量等。
南洞庭湖保护区为各种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00: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包含物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