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云鬓裁新绿》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
李煜(一说
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歌女于宴间表演的情景。上片写歌女的盛妆艳饰和明丽动人。下片写歌女的优美歌声和动人舞姿。词写歌女,也写宴上观舞听歌者,多处用喻、用典,也多有夸张,手法上灵活,尤其是上、下片的尾句,都变正为反,别具新意。全词语言淡直、格调明快,真情自然流露,感慨雅趣别生,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功力。
作品原文
南歌子①
云鬓裁新绿②,霞衣曳晓红③。待歌凝立翠筵中④,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⑤。
趁拍鸾飞镜⑥,回身燕飏空⑦。莫翻红袖过帘栊⑧,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⑨。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南歌子:
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怕春归”“”春宵曲”“碧窗梦”“风蝶令”等。此词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②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柔美的
鬓发。裁:修剪,安排,这里指插戴。绿:乌黑发亮的颜色,多用于形容鬓发。
③霞衣:轻柔艳丽的衣服,这里指舞蹈时穿的霞披。曳(yè):拖,拉。晓红:指早晨太阳初升时的红色霞光。
④凝立:一动不动地站立。翠筵:指青绿色的席子。翠,青绿色。筵,用蒲苇、竹篾和枝条等编织而成的席子。
⑤“一朵”句:用宋玉《高唐赋》典。彩云:绚丽多彩的云朵。这里指巫山神女。据《
昭明文选·高唐赋序》中记载:“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巫峰:即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南。此句用巫山神女比喻舞女的光彩照人。
⑥鸾飞镜:即鸾镜。据南朝
宋范泰《鸾鸟诗》序中记载:“昔罽宾王结置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言。鸾睹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后就用“鸾镜”指化妆时用的镜子。
⑦飏(yáng):飘扬,飞扬。
⑧红袖:女子红色的衣袖。这里用来代指美丽的歌女。帘:用布、竹子、苇子等做的有遮蔽作用的器物。栊(lóng):窗户。
⑨杨花:也可指柳絮。勾引:调弄,吸引。东风:指春风。
白话译文
乌亮的鬓发有如新绿般可爱,美丽的衣裳有如朝霞般鲜红。歌女凝立宴前,准备表演,虽不动而有情,仿佛一朵彩云从巫峰上飘下,美丽有如巫山神女。
歌女趁着节拍,翩翩起舞,就像鸾鸟一样回身旋转时,又像燕子一样飞扬。歌女啊,你的红袖不要翻扬得过高,如果扬过了窗户,我真害怕你被杨花勾引而去,嫁给了春风。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写歌女于宴间表演的词。从词意上看,当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歌女于宴间表演的词。前两句写她的打扮,色彩分明,十分艳丽。三四句写她陪宴时的神态,她站在人群中间,好像巫山神女下凡一样,光彩照人。最后两句写得非常有韵味,她太美丽了,美得都让人害怕她被杨花勾引,嫁给春风,说明她很得宠爱。
这首词主要特点有三:一是用色彩表达感情。“霞衣曳晓红”“一米彩云何事下峰”“翻红袖过帘”,词人用红色描写歌女的艳丽,同时暗示女子的青春如火。“新绿”“翠筵”与红色形成色彩反差,令整个画面色彩绚丽,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二是以典故增加联想。传说中美丽浪漫的“巫山神女”和凄美动人的“鸾镜”,能让读者发挥想象,从而加深了对歌女神采飞扬、婀娜多姿的形象的感受。三是以奇特的想象表达歌女的美艳动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这种想象令读者不由自主地感叹:歌女真乃绝代佳人。把比喻和想象结合,形成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争议
关于此词的作者,有二说。一说为北宋东坡居士苏轼作,见《六十家词》。说为南唐后主李煜作,见《南唐二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