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横泾
上海市奉贤区河流
南横泾,古名横沥塘,又名“紫冈”,俗呼横泾。1958年,横沥塘更名为横泾港。1994年,市地名办公室定其标准名称为南横泾,但碑仍习惯称为“横泾”或“老横泾”。位于奉贤县西部古冈身之东侧,,系南北向人工河道,北口起萧塘公社西渡以东200米的黄浦江,南流经萧塘公社境,越浦东运河,纵贯县治南桥镇东市,止于新寺公社新塘东南的下横泾,全长《奉贤县地名资料》(征求意见稿)记为16.5公里,《奉贤县志》说19.5公里,河道常水位2.2米。河底高程1~0米,底宽5~8米,边坡1:1.25。引、排水流速分别为0.47米/秒和0.25米/秒,流量分别为18.6立方米/秒和9.7立方米/秒,建桥梁14座,受益农田3.37万亩,自黄浦江至萧塘段,可通航50吨位船只,以南仅能通航10吨位船只。
名称变迁
南横泾古名横沥塘,又名“紫冈”,俗呼横泾。古源头北口在今闵行区境内吴淞江南岸,民国《奉贤县志稿》载横沥塘在县内的流程是:“自黄浦纳潮,经萧塘、南桥、新塘、柘林城,南达运石河,长亘三十九里。”横沥塘古时虽是奉贤县“三冈干河”之一,民国时期又是县城通黄浦江的主要水道,但河多曲折。
1958年,横沥塘更名为横泾港。此后,随着县内河网格局调整,横泾港的通浦水路航运功能渐被附近的“老”金汇港、金汇港、竹港所取代,只有农田引排水的用途。因此虽仍一直被列为骨干河道,但其实际地位日逊,遂长久未再组织有规模的疏浚。1994年,市地名办公室定其标准名称为南横泾,但碑仍习惯称为“横泾”或“老横泾”。
干流概况
横泾港,古称横沥塘,俗称横泾。此河自明崇祯二年(1629年)至清光绪二年(1876年),先后10次疏浚。民国16年(1927年)疏浚自浦江南2.5公里起至南桥镇段;民国18年冬疏浚南桥塘时,并附浚其一段。1952年又局部疏浚,此后,不复疏浚。现全长19.5公里,河道常水位2.2米,河底高程1~0米,底宽5~8米,边坡1:1.25。建桥梁14座,受益农田3.37万亩,自黄浦江至萧塘段,可通航50吨位船只,以南仅能通航10吨位船只。
横泾港
古称横沥塘,俗称横泾。此河自明崇祯二年(1629年)至清光绪二年(1876年),先后10次疏浚。民国16年(1927年)疏浚自浦江南2.5公里起至南桥镇段,民国18年冬疏浚南桥塘时,并附浚其一段。1952年又局部疏浚,此后,不复疏浚。现全长19.5公里,河道常水位2。2米。河底高程工一0米,底宽5~8米,边坡工:1。25。引、排水流速分别为0.47米/秒和0.25米/秒,流量分别为18.6立方米/秒和9.7立方米/秒,建桥梁14座,受益农田3.37万亩,自黄浦江至萧塘段,可通航50吨位船只,以南仅能通航工0吨位船只。
《奉贤县志》422~423页,上海人民出版杜出版。1987年月第1版
横沥港,古称横沥塘,又名紫冈,俗称横泾,今通称横泾或横泾港。位于奉贤县西部古冈身之东侧,西距竹冈约2.3公里,系南北向人工河道,北口起萧塘公社西渡以东200米的黄浦江,南流经萧塘公社境,越浦东运河,纵贯县治南桥镇东市,止于新寺公社新塘东南的下横泾,全长16.5公里,河道常水位2.2米。
横沥港曾是奉邑历史上南北第一干河,是县治通浦江的水路命脉。清代方志有明崇祯二年(1629年)疏浚该河的记载,其开凿年代当更早。清代和民国曾有过零星疏浚。1952年县城段进行拓浚,河底高程为0米,底宽5米,边坡1:2,受益农田3.3万亩。厥后,由于境內河网水系重新布局,通浦河道增多,横泾港作用大逊,遂不复疏整,渐次淤积,自北口至县城约9.92公里,不少地段河底淤厚工米,边坡坍为1:2.5。目前,该段北口大潮期平均引水、排水能力,流速分别为每秒0.47米和每秒0.25米,流量分别为每秒18.6立方米和每秒9.7立方米。县城以南段,淤塞尤甚。
横沥港萧塘以北段可通航50吨船只,以南仅能通航1O吨船只。
《奉贤县地名资料》(征求意见稿)82N83页,1983年2月油印横沥塘,又名紫冈,俗称横泾。自黄浦纳潮,经萧塘、南桥、新塘、柘林城,南达运石河,长亘39里。
《民国奉贤县志稿)50页,1988年5月铅印成书
水文特征
引、排水流速分别为0.47米/秒和0.25米/秒,流量分别为18.6立方米/秒和9.7立方米/秒,
治理开发
疏浚整治
明崇祯二年(1629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绪二年(1876年)、民国16年(1927年)(有说民国15年)、18年(1929年)对自黄浦江至南桥镇段有规模不等的疏浚、整治。尔后未再疏浚,日显淤浅。
建国后,1952年疏浚黄浦江至南桥镇段,以解决两岸农田引排水问题,兼顾水运。断面为河底高程0米,底宽5米,边坡1:2。使2200公顷农田受益。
裁弯取直整治
南横泾裁弯取直整治,只是北起黄浦江,南至县治南桥镇浦南运河的河段(以下称“南横泾北段”)。是20世纪最后10年中,奉贤县继开挖泰青港后又一个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南横泾北段原长10560米,流程所经多为农田,间有村落,是单一的“乡村型河道”。但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横泾北段沿岸先后兴起了县级西渡开发区、市级奉浦工业区(即今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县治城区扩展中也有一部向北延伸,萧塘集镇渐东伸至河岸。因此,南横泾北段西岸自县城直至西渡口,住宅、商铺、厂房等建筑物几近鳞次栉比。南横泾北段不再只是为农田引、排水,而且新兴开发区、扩展的城镇,也依赖其发挥调蓄水位、排涝、供水和航运功能。南横泾北段的地位,由单一的“乡村型”河道,变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型”河道。而其河线弯曲多、两岸塌方严重、河床普遍淤高的现状,与其地位甚不相称。因此,1994年县人民政府拟整治南横泾北段,并责成县水利局按照5个效益目标——改善西渡、江海两镇沿河农田引、排水条件;改善航运条件,增强全段水运能力;改善全段河道水质,优化水环境;增加奉浦工业区土地——研究、编制南横泾北段整治方案。
鉴于南横泾两岸傍河的固定建筑物众多,全线裁弯取直拆迁量浩大,县内财力难以承担。故最终整治方案确定,保留黄浦江至南横泾套闸500米区间、萧塘集镇区域和江海八字桥至浦南运河(合计长约1800米)3段区间,仍依老河走向进行疏浚;其他区间河段,均以自1990年以来,自北而南先后新建的扶栏桥、大同桥、肖金线桥、公谊桥、杨家桥5座桥梁中线为河道整治中轴基准线,裁弯取直,将原长10560米,取直后为8850米。断面设计,裁弯取直段河底高程0米,底宽8米,边坡1:2,两岸青坎各宽6米,青坎地面高程4.50米;疏浚段河底高程0米,底宽6米。并分2期实施。
第一期工程于1995年12月5日正式开工,整治黄浦江至肖南港段。该段原长4750米,裁弯取直为河长4220米。县人民政府核定第一期工程裁弯取直段总经费460万元,其中土方费184万元由各镇按建勤工折算,以资代劳(计算方法:核定土方30.66万立方米,每方6元,按全县农村3级劳动力235347人,每劳力负担1.303立方米,折经费7.82元);房屋拆迁、桥梁新建、修建等经费276万元由县财政投资。疏浚段列为航道整治计划,经费来源另定。工程由专业施工企业施工,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计投用推土机8台,水力挖塘机16台套,全部施工人员100多人。工地上不见往昔“千军万马上河工”的场面,唯闻机器马达轰鸣声。历时50天,于1996年1月24日完工,完成土方42万立方米。
第二期工程原定1996年冬实施,但奉浦工业区要求将其境内河段提前整治。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南横泾北段工程由二期展为三期。1996年2月上旬第二期工程开工,北起肖南港南至杨家港(奉浦工业区辖境),仍采用机械作业,于同年5月5日告竣。全段原长2790米,整治后河长2420米。北起杨家港南至浦南运河第三期工程于1996年12月6日开工,全部用水力挖塘机疏浚,于1997年春节前夕竣工。原长度为3020米,整治后长度2210米。第二第三期工程共完成土方44.72万立方米,核定工程总经费为605.25万元,其中土方费268.32万元,按第一期办法由各镇建勤工统筹;拆迁等费用336.93万元由县财政拨款。房屋拆迁安置差价部分,则由奉浦工业区负担。
南横泾北段裁弯取直工程,开挖动用土地15.67公顷,通过填老河找回土地19.33公顷。
南横泾北段裁弯取直工程是县级河道整治不再循旧例组织大量民工开挖,而由专业施工企业采用机械疏浚和不再设立庞大的工程指挥部,由县水利局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负责施工管理的肇始。
其他区间疏浚
在奉贤县第二次水资源普查中,确定北起西渡口黄浦江,南至南桥镇区浦南运河的南横泾北段为县级河道,核定其长度为8936米。受益农田面积2246.67公顷,可通航60吨位船只。自浦南运河迤南,至新寺柘林2建制镇交界的南横泾,则分列为江海镇、新寺镇的镇级河道,合计长度8020米。
自浦南运河至江海河(原江海乡中横河)的南横泾(长约1800米),虽划属为江海镇级河道,但因其位于县治域区,(口啤多呼为“老横泾”),通常称其为“市政河道”。实际上对其疏浚整治视同县级河道。1990年局部捞浚,1997年组织挖泥船疏浚其中南奉公路至江海河段,疏浚标准河底高程0米,底宽5米,边坡1:2,计挖土方1.13万立方米,县财政拨工程经费17.4万元(包括新横泾坝方清除经费)。1999年1月25日至同年4月7日和1999年8月10日至同年11月15日,分2期疏浚1800米,全段挖土方3.86万立方米,县财政拨工程经费44.34万元。
参考资料
第五节南横泾.奉贤县水利志.
河道.奉贤县地名资料汇编.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7 08:36
目录
概述
名称变迁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