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是
南开大学与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成成立的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6月23日。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基于各自研究领域的基础与优势,秉持“诚信、互补、互助、共赢”的宗旨,就推动
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以及共建科研基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021年5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
曹雪涛在服务楼会见了应邀访问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研究员。曹雪涛对于张柏春的来访表示欢迎,感谢他对南开科技史学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期待他能够利用出色的学术专长与领导力以及丰沛的学术人脉和资源,发挥南开既有的学科优势,推动南开科技史学科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张柏春对于曹校长拨冗会见深表感谢,表示南开大学是自己景仰的大学,南开史学作为国内的史学重镇,也一直在自己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若能为南开科技史学科发展略尽绵薄,不胜荣幸,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动这项工作。
2021年6月23日,
南开大学与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成立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
2021年7月7日,由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共同召集的南开大学科技史学科和课程建设座谈会在八里台校区日本研究院召开。
南开大学校长
曹雪涛表示,本次合作是双方面向未来开展深度合作的重要举措,希望发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研实力强劲、南开大学学科底蕴深厚的优势,面向未来重要的学科突破点和生长点,进一步完善南开史学的学科布局,推动南开科技史学科高起点、跨越式发展,为科技史研究提供史学滋养;进一步打破分科治学体制,促进多学科融合,培育更多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健全历史观的人才;通过加强科技史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与人文的对话和协同发展,为服务新时代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需求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
关晓武表示,南开大学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于双方学科建设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围绕自然科学技术史发展,全方面深化合作,助力南开大学开拓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携手打造我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新高地,协力支撑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国家文化建设。
张柏春表示,中心的成立将会丰富南开历史学科的拼图,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也将会为科技史学科在中国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建制化作出贡献。中心将发挥南开文理多学科平衡发展的既有优势,以现有优势领域为基础,扎实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同时与国内外的同行单位开展务实合作交流,在科技史发展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取得更大发展。张柏春表示,中心的成立将会丰富南开历史学科的拼图,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也将会为科技史学科在中国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建制化作出贡献。中心将发挥南开文理多学科平衡发展的既有优势,以现有优势领域为基础,扎实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同时与国内外的同行单位开展务实合作交流,在科技史发展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取得更大发展。
南开大学教代会执行主席
卜文俊认为南开众多学科历史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可以深度挖掘各学科的学科史资源。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
李川勇提出科技史可助力学校新文科专业建设和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南开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高海燕介绍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等情况。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孙红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学科群、“生态文明”慕课等课程建设经验。南开大学实验设备处副处长
张金提出可利用模拟仿真实验等教学设备,提高科技史课程真实感和互动性。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
王利华指出科技史可以丰富南开历史学科拼图,打破历史学是纯文科的固化思维。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执行主任
江沛对科技史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以及科技人文专业建设等提出了建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黄家友指出学科史和科学史具有一定的学习时序性,建议加强学派史研究。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贾向桐介绍了世界科技文化史、科学思想史等课程的建设经验。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副部长王转运对中心的高层次课题申报和文科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期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
袁胜文认为科技史课程对文博考古专业学生培养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