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煤矿是位于邹城市北宿镇南屯村的煤矿,井田东起峄山断层, 西至马家楼断层与里彦区为界,南部以16层煤-250米水平等高线垂直划分与北宿井田为界, 北部以皇甫断层与鲍店和东滩井田相接。 东西长10.5公里, 南北倾斜宽5.2公里,面积为54.6平方公里。矿井由原华东煤炭基本建设公司设计院设计。井田设计地质储量33019.7万吨,可采储量21465.9万吨。煤层为石炭二迭纪煤层, 可采七层,3上、3、16上、17层全区稳定可采,6、15上、18上层局部可采。可采煤层总厚度12.54米,其中3上、3层煤总厚8.56米(3上5.35米,3层3.21米),煤层倾角3~15°。属低沼气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各煤层均有自然发火倾向。
矿井生产能力年产150万吨, 年工作日300天,日产5000吨,矿井服务年限150年,第一水平85年。
* 1973年开始商业生产.
1980年3月,兖矿集团第一套综合机械化设备在南屯矿8307工作面割下了第一刀煤。当年,南屯矿综采队生产原煤60万吨!1986年,综采二队在全国第一个实现年产百万吨;1987 年产量达到190 万吨。1995年,南屯煤矿综采二队突破315万吨。1997年,南屯矿煤炭综采单产在全国率先突破350万吨大关,全员效率达到每工10吨,连续7年零8个月无死亡事故,打破了全国同类矿井安全生产最高纪录。
1965年9月, 华东煤炭基本建设公司下属的第二十七工程处、建安大队、第二勘察队、第三十五工程处、第三十四工程处和原煤炭部第二十八工程处,会同济宁建筑安装公司开始组织施工。先后完成了主、副、风井筒打冻结孔78个,测温孔22个、水文孔3个, 计103个孔,总进尺16800米及机厂、仓库、变电所、宿舍、食堂、浴室等地面土建工程。 1966年9月,主井筒正式开工,后副井、风井也相继开工。三个井筒表土段井壁均为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壁厚均为700~850毫米。基岩段采用
素混凝土,壁厚主风井为400毫米,副井为450毫米。表土段采用冻结施工法,冻结深度为235米。 施工为常规工艺,外壁采用短段掘砌,人工挖掘,砌壁采用捆绳模板。基岩段掘进采用风钻打眼爆破,0.11立方米抓岩机抓岩,挂圈背板作临时支护,段高控
制在30~40米, 砌壁采用绳捆模板。主、副、风井分别于1969年10月24日、1969年8月29日、 1968年10月31日竣工。至1976年6月井巷工程完成6252.1米,占移交时总量的26.1%, 土建工程完成48425平方米,占移交时总量的50.35%。1971年6月,兖州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成立南屯矿井施工现场指挥部,组织施工会战。井巷以连锁工程为重点组织快速掘进,为井下安装工程创造条件;以生产系统关键性工程为重点,组织土建工程会战;以主、副井提升系统安装为重点,组织安装会战,为形成主、副井提升和地面生产系统创造条件;并组织邹县至南屯矿铁路建设会战,以保投产通车;后期,从工作面生产到煤炭铁路外运,组织联合试运转。至1973年12月12日,经省局批准成立南屯矿井移交委员会进行验收,三类工程均合格。认为:该矿井是山东省第一对大型机械化矿井,是国内自行设计、自己施工,除副井绞车外,所有设备均属国内自己制造。矿井的建设,为兖州矿区的设计、施工、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意移交生产。1973年12月26日正式移交投产。次年即有两个工作面达到正规生产,年生产原煤130810吨。此后,在边扫尾、边生产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生产系统,调整薄弱环节,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大型生产矿井的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矿井生产的需要。1986年,煤炭工业部批准南屯矿井的扩建工程,矿井设计能力由150万吨/年扩建到240万吨/年。 同意新建-440米小槽煤开采水平,新建一个混合提升立井和白马河回风立井。 全员效率全矿井达到每工2.5吨,小槽煤采区投产前达到3吨以上, 批准扩建投资概算7761.23万元。 井巷工程量907米, 地面建筑73394平方米。 1988年6月1日动工,由矿务局第七十工程处和南屯矿分别承担施工任务。1990年末,扩建工程已完成国家基本建设投资7560万元,占设计概算的97.41%,另有更新改造资金投资1458万元。 完成井巷工程设计量的102.75%,地面建筑完成设计的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