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学
周代五学之一
南学,汉语词语,拼音是nán xué,意思是周代五学之一,出自《大戴礼记·保傅》。
解释
(1).周代五学之一。周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
(2).南朝宋何尚之于南郭外立学聚生徒,称为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南朝经师,发展魏晋学风,除《诗》、《三礼》采用郑玄笺注外,《周易》用三国魏王弼注,《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左传》用晋杜预注。讲经兼采众说,也取玄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又受佛教影响,所作义疏比经注更为详尽。
(4).清初黄宗羲开塾讲肄,时人称为南学。
(5).清代雍正九年,将毗连国子监街南的官房作为学舍,令助教等官及肄业生居住,称为“南学”。
出处
《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
后汉书·祭祀志中》“灵台未用事”刘昭注引《易传·太初篇》“天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在中央曰太学,天子之所自学也。”
宋书·何尚之传》:“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国初孙徵君讲学苏门,号为北学;馀姚黄梨洲宗羲,教授其乡,数往来明越间,开塾讲肄,为南学。”参见“南北学”。
清史稿·职官志二》:“九年,建南学。”原注:“在学肄业者为南学,在外肄业赴学考试者为北学。”参阅《光绪会典事例》卷一〇九八
参考资料
南学.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6 19:45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