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南孔祭典)
浙江省衢州市的民俗活动
祭孔大典(南孔祭典),流行于浙江省衢州市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南宋建炎二年(1128),孔子第四十八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奉宋高宗赵构之命赴扬州陪皇帝进行郊祀后,扈跸南渡,于建炎三年(1129)来到浙江衢州,受诏“权以州学为庙”祭祀孔子,由此而开始了衢州所特有的祭祀孔子的活动——南宗祭孔。
南宗祭孔在衢州一直延续八百余年,解放后一度中断。
1946年8月28日《大明报》载:“昨日圣诞、教师节,各界首长招待教师,上午纪念大会参加者千余人,圣像还庙典礼,余主任主祭”。会议由当时的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将军主持,并致辞;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特派5区行政督察专员姜云卿作为他的代表参加,另有军政要员四十余人。当时用的是“夏时制”。9时正,孔子夫妇楷木像由一蒋姓团长护送还庙(按:抗战期间,遵国民政府令,孔子夫妇楷木像移送至浙江的后方龙泉、庆元县山区保护),孔氏家庙理事长、奉祀官的代表孔宪洛宣讲孔子言行。
1947年9月6日《东南日报》载:《南宗祀孔记》具体叙述了孔氏南宗的由来、变迁,以及抗战时奉祀官孔繁豪护送楷木像赴龙泉、庆元避难等状。南宗奉祀官的执事早数天就开始忙了。因为奉祀官还是一个小孩子,事情便由其尊翁孔繁英和孔氏家庙理事会理事长孔宪洛负责主持。
1948年8月27日《大明报》载:《今晨祭孔大典 教师节纪念会》云:“······由奉祀官府恭请绥靖主任汤(恩伯)主任为正献官,翁(振书)院长、程(运启)县长为分献官······各机关法团首长陪祭,仪式甚为隆重。”因是预发消息,内容简单。但这一短讯,证实了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主持过衢州最后一次祭孔仪式。
2004年,南宗祭孔由南宗嫡长孙孔祥楷先生倡议恢复。9月28日,衢州当地重启南宗祭孔典礼。参与南宗祭典的人员,一律穿现代人的服装,行现代人的礼仪,整个礼程不到40分钟。
民俗活动
祭祀活动包括四大祭(四季仲月上丁日)、四仲丁(大祭后十天)、八小祭、节气祭以及生日、祭日的特别祭和逢初一、十五的一般祭拜等等,广义上还包括南宗管辖的各地书院祭孔活动以及南宗私塾、读经班的开蒙仪式等等。
1、典礼开始
2、 奏乐,各界代表敬香、献五谷
3、行礼(三鞠躬)
4、 诵《祭孔子文
5、朗诵《论语》章句
6、唱《大同颂》
7、礼成
文化特征
当代祭孔突出“百姓祭孔”“当代人祭孔”的特色。每年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都会思考契合时代背景的祭祀主题,邀请不同的群体来参与,帮助大家认识和了解孔子思想。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孔氏南宗的祭祀仪式是一种国祭(官祭)、家祭与民祭相结合的独特的祭孔活动,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衢州的祭孔,依然定位于当代人祭孔。参祭人员穿着现代人的正装,行现代人的礼节,祭仪虽然简化和现代化了很多,对于两千年前一位历史先贤的怀念,却是亘一的。在一种显见的程式下,提倡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一种文化精神在这座儒风浸润的城市里得以弘扬。
传承人物
孔祥楷,男,1938年出生,祭孔大典(南孔祭典)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序号:05-2982,申报地区:浙江省衢州市。1993年,孔祥楷从山东调回衢州,“奉命”弘扬儒家文化。孔祥楷对于先祖思想的研究,正式开始。
保护措施
从2004年开始,衢州市教育局在不同的时段都会适时地推出一些活动,把儒家经典和教育形势的发展慢慢结合在一起。还编写了《南孔圣地——衢州》《东南阙里》《薪火相传》等地方课程,把衢州传统的特色文化加入到学生的课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不同年级开设相应课程,让学生从课堂上吸收儒家传统文化。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获得“祭孔大典(南孔祭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予以公示,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因2020年机构改革,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并入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故变更保护单位为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祭孔大典(南孔祭典)》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衢州南孔圣地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
社会影响
从2004年起,祭孔典礼在衢州已是人人皆知,而每年邀请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也越来越多。
自2008年开始,南宗孔氏家庙每年邀请外国孔子学院院长来衢州参加祭孔活动。截至2015年,已有40多个国家孔子学院的院长参加过“南孔祭典”。
参考资料
祭孔大典(南孔祭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祭孔大典.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42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