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夷道,古道名。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为加强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纳唐蒙建议,设置犍为郡(今四川宜宾),征发士卒修筑此道,从僰道(宜宾)修至夜郎牂牁江(北盘江)流域。自此向西可直抵滇中地区。
汉武帝在复通五尺道时,于元光五年(前130年)命唐蒙“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因修筑的道路是以僰道城为起点,至夜郎、牂柯之地为终点,而《汉书·武帝纪》又有“发巴蜀卒,治南夷道”之记,故史称唐蒙这次所治道为“南夷道”,又称“夜郎道”或“牂柯道”。南夷道的工程十分的艰巨,“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历时两年多才修成。
南夷道以三江口僰道城为起点,至南广沿符黑水(今南广河)经平夷县(今毕节县)到汉阳县(今威宁、赫章县),再至夜郎国中心地区即今贵州安顺地区,最后取牂柯江水道直下番禺(今广州)。按《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此道自僰道至牂柯,沿途设置有邮亭(驿站)。汉时大约十里设一亭,三国两晋时也大致相同。
南夷道修成后,汉武帝借此征服了夜郎及且兰等南中地方的诸小国,设置了牂柯郡,把今贵州地区纳入了西汉帝国的版图。这条道路,是汉王朝从川、黔沟通两广地区的重要通道,至三国两晋时期,此道上的军事、使节、商贾活动仍十分频繁。蜀汉时,诸葛亮南征和晋时成汉割据政权平定南中,此道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