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
唐代李贺组诗作品
《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组诗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品原文
南园十三首①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②。
可怜日暮嫣香落③,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二
宫北田塍晓气酣④,黄桑饮露窣宫帘⑤。
长腰健妇偷攀折⑥,将餧吴王八茧蚕⑦。
其三
竹里缲丝挑网车⑧,青蝉独噪日光斜⑨。
桃胶迎夏香琥珀⑩,自课越佣能种瓜。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⑪,白日长饥小甲蔬⑫。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⑬。
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⑭,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⑮,若个书生万户侯?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⑯,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⑰?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⑱,曼倩诙谐取自容⑲。
见买若耶溪水剑⑳,明朝归去事猿公㉑。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㉒,鱼拥香钩近石矶。
其九
泉沙耎卧鸳鸯暖㉓,曲岸回篙舴艋迟㉔。
泻酒木栏椒叶盖㉕,病容扶起种菱丝㉖。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㉗,无心裁曲卧春风㉘。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㉙,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㉚,手牵苔絮长莼花㉛。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龙卵㉜,桂洞生硝旧马牙㉝。
谁遣虞卿裁道帔㉞,轻绡一匹染朝霞。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㉟,遥岚破月悬㊱。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南园:园名,在福昌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
②小白长红:指花有小又大,颜色各种各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③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④宫:昌谷东有福昌宫,隋时所建。
⑤窣(sū):黄桑触帘,窣窣有声也。
⑥偷:抽空。
⑦餧(wèi):同“喂”。八茧蚕:《六月记》云:“一岁凡八蚕,出日南国。”《海物异名记》云:“八蚕绵,乃八蚕共作一茧。”
⑧缲丝:茧入沸水,以抽蚕丝。
⑨青蝉:《尔雅》注云:“蝉小而青色,亦名茅蜩。”
⑩桃胶迎夏香琥珀:桃胶,桃脂也,夏初凝结,色如琥珀。
⑪未有:一作“未满”。吴正子云:今长吉言三十岁犹未有,但二十余岁耳,而饥困已如此。长吉此以三十为说,年仅二十七不满三十,岂非诗哉?
⑫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甲,新芽。
⑬因遗戎韬一卷书:张良游下邳,桥上有老父使良取履,后出一编书授之,乃太公兵法。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⑭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⑮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⑯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⑰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⑱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司马相如住成都,家徒四壁立。
⑲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东方朔持论,好恢谐。
⑳见买:拟买。若耶溪,在越州,即欧冶铸剑之所。
㉑猿公:《吴越春秋》云:“越王问范蠡手剑之术,蠡曰:臣闻越有处女,国人称之,愿王问之于是。王请女,女将见王,道逢一翁 ,自称袁公,公问女子曰:闻汝善剑,愿一见。女曰:惟翁试之。于是公即挽林抄之竹,似桔槔,末折堕地,女接取其半,袁公操其 本,而刺女,女因举杖撃之,公飞上树,化为白猿而去。”
㉒书幌:书斋之幔帏也。
㉓耎(ruǎn):软也。
㉔舴艋:小舟也。
㉕木栏:木兰,紫玉兰也。木兰花似莲,可以浸酒。椒叶:盖酒上,取其香。
㉗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
㉘裁曲:指制曲吟诗。
㉙长峦谷口:地名,近昌谷。嵇家:嵇姓邻家。或以嵇康比邻人。
㉚石蜜:崖蜜也。
㉛莼花:莼菜也。
㉜松溪:地名,近昌谷。龙卵:《北梦琐言》云:“龙生二卵,一名吉了,上岸与鹿交,或遗精枯槎,为紫梢花。”又见《本草》。
㉝桂洞:地名,近昌谷。马牙:《本草》:“马牙硝,亦名英硝,芒硝。”
㉞虞卿:战国时赵之上卿。《史记》:“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此或以虞卿称邻人之虞姓者。
㉟古刹:古寺。
㊱岚:山头云气。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白话译文
其一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
其二
连昌宫以北,田垅上的晓气浓酣,沾染露水的嫩桑,窣窣地碰着宫帘。
身高体健的农妇偷偷树折取桑叶将去喂养年熟八次的吴地良蚕。
其三
竹荫下,妇女们转动缫车煮茧抽丝,头顶上青蝉儿噪鸣,直到太阳偏西。
桃胶像琥珀,散发着清香迎接夏日,我亲自督率越籍佣工,把瓜儿种植。
其四
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
其五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其六
寻觅词章摘取文句,一辈子像个“雕虫”,彻夜苦吟,映帘的晓月弯弯像个玉弓。
难道没有看见辽海上年复一年征战急,这种“悲秋”的诗文又有什么用!
其七
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
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
其八
春水刚刚生成,乳燕才学会飞,蜜蜂小小腹尾,采花嗡嗡回归。
远处的景色透过窗棂,映着书帷,鱼儿被拉近石崖,口里含着钓饵。
其九
对对鸳鸯卧沙滩,沙儿软来泉儿暖,弯河中迁回地撑篙,小船行得很慢。
倒酒来饮,掀开木兰浸椒叶盖的酒坛,支撑着病体,把如丝的菱茎植在水间。
其十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
其十二
松溪流出的黑水蕴藏新生的龙卵,桂洞出产的朴硝属于旧称的马牙。
谁人让隐居此地的虞卿裁了一件道袍,道袍所用的料子是一匹朝霞色的轻绡。
其十三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
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
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至十一年(816)之间。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
“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己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二
这首诗写村居晨间风光。福昌宫北的大片农地在晨曦中显得静谧安详。雾霭掩映中,健康体硕的农妇攀上了桑树,正偷偷采摘淡黄色的桑叶,去喂养吴地的良蚕。那些桑叶,在露水的浸润下格外娇嫩。
其三
此诗写村居劳动场景。竹林里树荫下,梢车转动不停。小蝉从新鲜的泥土里钻出来,爬上树枝,在高处试唱它嘶哑的歌喉。桃花已经凋落,树枝间挂满了果实,还流溢出琥珀状的树脂。我也放下书本督促越地来的佣人种植瓜果。
其四
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其五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前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其六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812),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借用春秋越国范蠡学剑的事迹,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其八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兴致勃勃的诗人从书斋里走了出来,坐在石矶上悠闲自得地垂钓起来。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其九
弯弯的小河波澜不惊,小小的船儿漂浮在上面,让人感觉不到它的移动。河边的沙滩上又柔软又暖和,一对对鸳鸯悠闲地栖息在那儿。时光似乎就这样停滞下来,寂寞的诗人掀开椒叶覆盖的酒坛,取出木兰浸泡的老酒,轻轻地啜一口,打起精神,强扶着病体,来到船边,开始种植菱茎。
其十
李贺曾得到韩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这首诗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无心苦吟,打算写字消遣,年老时做一个渔翁了事。
其十一
这首诗写李贺邻居的闲适生活。他住在铅封环绕的谷口,触目所及,皆苍翠欲滴,景色格外宜人。居住之所固然让人羡慕不已,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更使人惊叹心折。
其十二
此诗颇为费解,主要是龙卵、马牙等物,不知诗人确指。大意是说,诗人隐居山间,采撷野菜山果,聊以充饥度日。
其十三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诗人观赏了“雪浦”之后,把视线移向溪水和它两岸的田垅。因为不久前下过一场透雨,溪水上涨了,田里的水也平平满满的。春水丰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预示着将会有一个好的年景。
前四句,都是表现自然景物,只有第三句中的“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把诗歌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后四句写夜晚的景色。五、六两句对仗工切,揉磨入细。“古刹疏钟度”写声,“遥岚破月悬”写色,其中“古刹”和“遥岚”一实一虚,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远”的意思。谓之“古刹”,说明建造时间已很久长;称作“遥岚”,表示山与人相距甚为遥远。两两比照、映衬,融入和谐统一的画面之中,便觉自然真切,意境遥深。
末二句写船家夜渔的情景。在山村滩多水浅的小河边,夜间渔人用竹枝扎成火把照明,鱼一见光亮,就慢慢靠近,愣头愣脑地听人摆弄。“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接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尽管并没有直接提到打鱼的事,但字句之间已作了暗示,让读者通过想象予以补充。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像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想来是诗人的情致渗透到作品的形象里,从而构成这样一种特殊的意蕴,反映了诗人“老去溪头作钓翁”(《南园》其十)的归隐之情。当然,这不过是他仕进绝望的痛苦的另一种表现罢了。
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感。
名家点评
清·黎简:十二首绝句,皆长吉停整之作,七绝之正格也。但末章五律似未老成。(《李长吉集》)
清·方世举:七绝最易柔美之格调,此人亦复挺拔。虽不如开元之深婉,亦不落元和之疲茶。学杜实发,却用风标。(《李长吉诗集批注》)
其五
清·黎简:欲弃毛锥,亦自愤也。(《李长吉集》)
清·姚文燮:裴度伐昊元济,蔡、郓、淮西数十州至是尽归朝廷。贺盖美诸将之功,而复羡其荣宠,故不觉壮志勃生。(《昌谷集注》)
清·王琦:观凌烟阁上之像,未有以书生而封侯者,不得不弃笔墨而带吴钩矣。(《李长吉歌诗汇解》)
清·沈德潜:(前四句)如文潞公(文彦博)之破贝州,王文成(王守仁)之擒宸濠、平八寨,何不可万户侯耶?(《唐诗别裁集》)
其六
清·黄周星:尝见长吉所评《楚辞》云:时居南国,读《天问》数过,忽得“文章何处哭砂风”之句,则此一句中,有全卷《天问》在。(《唐诗快》)
清·姚文燮:章句误人,倏忽衰暮。仰视天头牙月,动我挽强之思矣。丈夫当立勋紫塞,何用悲秋摇落耶?(《昌谷集注》)
清·王琦:夫书生之辈,寻章摘句,无间朝暮。当晓月入帘之候,犹用力不歇,可谓勤矣。无奈边场之上,不尚文词,即有才如宋玉,能赋悲秋,亦何处用之?念及此,能无动投笔之思,而驰逐于鞍马之问耶?(《李长吉歌诗汇解》)
其七
清·姚文燮:宵小盈朝,正人敛迹。文园难免穷愁,东方且忧忌讳。冠裳倒置,笔墨无功,唯有学剑术以自匿矣。(《昌谷集注》)
近代·俞陛云:此长吉自伤身世也。首二句言汉时才俊如相如者,尚以“牢落”兴嗟;如曼倩者,姑以“诙谐”自隐。文章既不为世用,不若归买若耶宝剑,求猿公击刺之术,把臂荆高,一吐其抑塞之气。诗因愤世而作,故前首有“文章何处哭秋风”句,乃其本怀也。(《诗境浅说续编》)
近代·刘永济:此两首(按指“寻章摘句老雕虫”及本篇)皆借古人以抒写文人不为时重之情。前首言学虽勤而不能效用于边疆。后首言才如相如而空有四壁,辩如方朔而只以自容,何如去而学剑?(《唐人绝句精华》)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3 19:1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