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冬菜
四川省南充市特产
南充冬菜,四川省南充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南充冬菜,因其于生产、加工均在冬季,故名“冬菜”。南充冬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多用作汤料或炒食,风味鲜美。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开胃健脑的作用。南充冬菜采用冬至前后十天内的芥菜嫩尖,秉承数百年传统工艺,配以十多种名贵香料,入坛三年以上精制而成。
产品色泽黑褐有光泽、香气浓郁,风味鲜美独特,咸淡适度,质地嫩脆。经检测富含氨基酸、乳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增强人体机能之功效。
此品以芥菜嫩尖为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制作时选用上等优质冬菜,配以多种名贵天然香料腌制,剪用其嫩芽,入池腌制,然后起池上围堆,榨去卤涩水,拌以香料,入坛密封,再任其日晒夜露,自然发酵,陈年开坛食用。
产地环境
南充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主要分布于农作物生长区;春早、夏长、秋短、霜雪少、冬暖;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日照时间处于1200-1500小时范围内;年降雨量1100毫米;灾害性天气(如秋绵雨、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频率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全年以西北风为主。南充土壤包括5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85个土种,其中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紫色土约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0%,适宜芥菜种植。
历史渊源
南充冬菜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工匠改进制作工艺和引进腌制技术,早在清朝嘉庆年间便享誉海外。《南充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顺庆就有冬菜出售。”“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县人张德兴在县城经营德兴老号酱园铺,制作冬菜,颇有名气。”南充冬菜又称顺庆冬菜,因为南充市本来称为顺庆府。
产品荣誉
1981年,南充冬菜在成都“四菜”评比会上,以光泽油润、清香脆嫩、风味浓郁取胜,评为四川省第一名。南充冬菜和涪陵榨菜、宜宾芽菜、内江大头菜并称为四川“四大名腌菜”。
2011年12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南充冬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南充冬菜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西充县4个区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生产
1.品种:四川省南充市当地品种“箭杆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
2.立地条件:土壤类型为灰紫色、红棕紫色土壤,质地为壤土、沙壤土及轻粘土,土壤pH值6.8至7.5,有机质含量≥1.5%。
3.育苗:8月下旬至10月播种,每平方米苗数≤200株。幼苗5至6片真叶时定植。
4.定植:10月初定植,定植密度≤5000株/667亩。
5.轮作:2年以上轮作。
6.施肥:每年每公顷施优质有机肥≥30000千克。
7.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二)采摘
在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上旬,植株长成10至15叶时采摘。
(三)生产加工
1.加工工艺:原料→晾晒→整理→揉制→腌制→装缸发酵→成品。
2.加工要点:
(1)晾晒:采收后在菜架上晾晒8至12天,其外叶萎黄,菜心萎缩。
(2)揉制:加盐揉搓至菜身变软,用盐量16%至17%。
(3)腌制:采用菜池腌制。菜池装满后,菜面上铺满3毫米至4毫米的食盐;腌制一个月后翻池,并拌入0.2%至0.4%花椒,再腌制1个月。
(4)装缸发酵:用当地生产的瓦坛发酵。瓦坛装满后,菜面上铺厚度为3毫米至4毫米的食盐,坛口密封,置于露天发酵;发酵时间3年以上,发酵期间每年春季进行翻坛。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2.理化指标: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南充冬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南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南充冬菜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4 23:00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