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的前身——南京大学非洲经济地理研究室是1965年经国家批准,在全国设立的第一批外国问题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国内少数专门的非洲研究机构之一。全国性学术社团——非洲问题研究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其总部一直设立在此。1992年非洲经济地理研究室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非洲研究所,同时经学校批准又兼挂了区域发展研究所。
本方向以研究非洲人口、环境、区域经济为特色。近十年多来,承担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开展多项专题研究。主持撰写的《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一书,被公认为我国非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获全国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非洲农业地理》(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非洲自然地理》、《
非洲石油地理》、《非洲大地图集》(全国出版的首部世界大洲地图集)、《世界地理》、《世界地名辞典》、《国际能源贸易》、《英国农业地理》、《漫游欧洲》、《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卷》等也是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引用率的研究成果。
,本学科点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重视与自然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学、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交叉发展。一方面,将非洲研究扩展到全球战略研究,已先后出版了《
世界农业地理总论》、《
世界旅游地理》、《世界文化地理》等系列著作;另一方面,还开展了一系列中外比较研究,《三角洲国土开发——长江三角洲与莱茵河三角洲的比较研究》一书,是我国世界地理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部落跃向现代-中非三国》(2004),一发行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同时,依托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领域也从非洲扩展到了国内外其他地区。此外,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和外交工作推进的需要,把传统的非洲地理研究拓展到中非关系中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1998-1999年间,本方向人员受国家教育部委托赴东非四国就“教育援非”专题调研,回国后提交的报告,受有关外事部门和非洲研究同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最近,为配合“
中非合作论坛”的后续行动,还开展了“中非经贸合作的区域战略”等问题研究。2001年申请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济全球化、对非贸易与长江三角洲产业重构”。
2001-2004年,申请并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济全球化、对非贸易与长江三角洲产业重构”,2002-2005年,申请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济全球化与非洲区域经济发展”,发表“经济全球化与非洲国家类型”等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2006年是中非友好合作年,这为推动非洲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极好的政策环境。因此,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召开了“纪念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暨迎接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的学术讨论会,会议主题定为“新时期非洲研究”。会议邀请了国内研究非洲问题的权威机构的专家参加,就全球化与非洲问题研究、非洲城市化与乡村发展、非洲旅游发展研究、非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深入探讨,引起了国内同行的极大关注。主要的会议论文也发表在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2006年的《新时期中非关系发展与前景》论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