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
南京市历史建筑物
原国民政府教育部建筑群(The complex of Former Education Ministry in Kuomintang Regime),教育部位于成贤街51号(今成贤街43号),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教育部正门为一立柱式大门,坐西朝东,砖石结构。大门分为三孔,中间宽敞,两侧稍窄。教育部大院内有房屋23栋,165间,总建筑面积7283平方米。 该楼为教育部部长的办公楼 。1941年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大门。
教育部简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整体进程的重要阶段, 也是这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作为统帅全国教育的总枢府,它的组织构成与具体运作, 对于这种转变的顺利与否影响甚巨。 对国民政府教育部进行专题性考察,不仅可以全方位展示教育部的历史运作, 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民政府时期教育的历史面貌,而且可以进一步梳理教育部发展的历史脉络, 总结和分析中央教育行政的经验和教训。
这对于当前的教育行政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对国民政府教育部进行历史考察, 是本文的一个基本思路。 在此基础上,本着问题决定方法的原则,本文还釆借了其它一些理论, 如权力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学理论等等,用以辅助路径依赖理论, 共同致力于对教育部的历史解读。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计量分析法等方法, 力求对教育部的运作做较为深入、具体的考察。 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对教育部的历史演进、各个时期教育主政者的变动状况以及教育部的主要兴革进行考察, 并将以下各章所涉及的内容,提要钩玄地在此加以论述。 通过这种考察和论述,既是为以后各章的进一步论述提供相应的背景和铺垫, 也是为此后具体考察教育部的各项运作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轮廓; 同时,通过这种考察,在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前提下, 笔者将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教育行政制度的演进分成四个时期, 即奠基期、成型期、变更期和调整期。 以下各章即基本遵循这一脉络和思路,逐次展开对教育部自身及其与各方关系的具体考察。 从第二章起,本文开始对教育部及与教育部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专项性考察。 第二章主要立足教育部的派系背景,对各个时期教育部的人事关系以及决策方式作了细致的分析、对照和梳理。 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教育决策的实质及其所造成的影响, 进而指明了教育制度由路径依赖转向路径锁定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章从教育部的自身构架入手,首先对不同时期教育部的各种机构(常设机构、直属机构、附属机构以及与其它各部会联合建立的机构)作出了比较分析、对各机构的职能界定状况进行了综合阐述, 并分析了各时期教育部的人员编制状况;其次,从立法建制、规划统筹、经费资助、学术奖励、视察指导及教育辅导等方面对教育部的基本职能。
法例与方案
国民体育实施
国民教育纲领
1940年3月20日,《中央日报》报道:日前国民政府教育部请专家估计我国文盲人数。这项工作是根据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估计、教育部民国二十五年度的统计和世界各国人口百分比计算方法进行的。据估计,我国应受成年失学民众补习教育的文盲为1.6亿八。
3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开《国民教育实践纲领》计9章40条。《实施纲领》规定国民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及失学民众补习教育两部分,应在国民学校及乡(镇)中心学校同时实施,并应尽力先充实义务教育部分。国民教育的普及以5年为期,计划分三期进行,自8月至1942年7月为第一期,先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14个省市实施。第一期终了时,入学民须达到失学民众总数30%以上。
三民主义教学
1940年6月,《教育通讯》刊载国民教育部颁布的《专科以上学校三民主义教学研究会办法要点》。《办法》提出,为改善专科以上学校的三民主义课程,造就三民主义教授人才,特举办三民主义教学研究会。《办法》规定,现任党义教员、训导长或曾任党义教员及文、法师范科教员二年以上者得以成为会员。研究期满由教育部送各校聘为党义教员。现任党义教员如一年内不入会研究,即停止其教授三民主义课程的资格。
国立政治大学
1946年8月7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将中央政治学校和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政府大学。1927年5月,国民党二届中执委会决筹设中央党务学校,蒋介石兼任校长。1929年6月27日,改称中央政治学校,直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蒋介石任校长,丁惟汾陈立夫陈果夫张道藩等先后任教育长。抗战期间,先后迁至江西庐山、湖南芷江。1938年7月迁至重庆,在巴县兴建新校舍。1946年4月政治学校迁回南京。8月奉令与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合并,改称阎立政治大学,隶属教育部。择定孝陵卫建筑校舍,计划1947年招生。蒋介石为永久名誉校长、顾毓绣任校长。设有大学部、研究部、专修部、公务员训练部、文学院、法学院及政经学院等。
文物流失
1947年4月24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主席杭立武在该会报告工作时称:经京、沪、平、津、汉、粤、港、浙、皖、闽、豫等省市文物办事处之公私文物登记和调查统计,共损失古籍、字画、碑帖、古物、古迹、仪器、标本等3607074件,又1870箱及741处(古迹)。现已接收各地文物,计京沪区陈群等藏书9案,共37.48万余册、又9包2800余束、一箱又955函;平津区有溥仪等所藏古物4案,共220箱又817件并保险箱2只;东北区有伪宫文物3案,共81903册,又385包29颗310贯11枚;在港追回广州各学术机关失书案,共597箱。按战前标准估价各项文物价值,计损失总额为9885546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18 17:08
目录
概述
教育部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