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建立气象学系。
1993年,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大气科学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
2002年,气象学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4年,南京气象学院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年,大气科学学院成立。
2014年,学院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9年,大气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2020年,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022年,大气科学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1月,学院有4个系,1个本科专业。
系:天气学系、动力气象系、数值预报系、气候学系
本科专业:大气科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院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气科学
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11月,学院有教职工161人,其中专任教师146名。专任教师中,教授(研究员)7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50名、博士生导师62名、硕士生导师77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科技部“973”项目和重点专项首席8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海外杰青2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2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海外优青1人)、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团队”3个、全国气象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双创”人才2人、“双创博士”1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0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1人;60余人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计划。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院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课程获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有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截至2024年11月,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有7部国家规划教材,5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教材,9部省级重点教材。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学院有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平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台风与中尺度气象团队、资料同化与中尺度气象团队、陆面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团队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气候模拟与预测团队、东亚季风与区域气候变化团队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近五年,学院在研科研项目达6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海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重大项目课题和其他国家级项目近180项;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500余篇;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由2012年3488万元增加到2020年过亿元;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40余项,其中国际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科学大会奖1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省级科学大会奖4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一等奖1项。
学术交流
2023年10月21日—23日,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多圈层/多尺度海气耦合及对年际气候变率的影响”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办。此次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协办,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50多位专家与研究生参会,共同探讨和交流前沿科研成果。
2024年11月25日,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全球极端天气气候平台(GEP)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主办的WCRP GEP国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楼一楼报告厅隆重开幕。此次会议由GEP南京中心(GEP-SU)、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共同承办。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1月,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雷丁大学、夏威夷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据2025年2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曾开展“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绘文明公约,共筑和谐宿舍”文明宿舍评建活动、“红色引领 蓝天筑梦”主题党日活动等活动。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